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及考虑竖向地震对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框架结构破坏模式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考虑竖向地震对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竖向地震动特征 | 第16-19页 |
1.3.1 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幅值特征 | 第16-17页 |
1.3.2 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反应谱特征 | 第17-19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9-21页 |
2 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 | 第21-2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单元模型 | 第21-22页 |
2.3 材料模型 | 第22-25页 |
2.3.1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22-23页 |
2.3.2 钢筋本构模型 | 第23-24页 |
2.3.3 材料强度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与算例设计 | 第27-36页 |
3.1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原理 | 第27-30页 |
3.1.1 地震波的选取与输入 | 第27-29页 |
3.1.2 地震波参数确定 | 第29-30页 |
3.1.3 阻尼参数设置 | 第30页 |
3.2 算例设计 | 第30-36页 |
4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 | 第36-86页 |
4.1 评价的内容及相关说明 | 第36-37页 |
4.2 7度(0.1g)框架大震下分析结果 | 第37-49页 |
4.2.1 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37-40页 |
4.2.2 框架结构柱轴力的影响 | 第40-43页 |
4.2.3 框架柱的承载力 | 第43-45页 |
4.2.4 塑性铰的发展及分布 | 第45-48页 |
4.2.5 小结 | 第48-49页 |
4.3 8度(0.2g)框架大震下分析结果 | 第49-61页 |
4.3.1 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49-53页 |
4.3.2 框架结构柱轴力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3 框架柱的承载力 | 第55-57页 |
4.3.4 塑性铰的发展及分布 | 第57-60页 |
4.3.5 小结 | 第60-61页 |
4.4 8度(0.3g)框架大震下分析结果 | 第61-73页 |
4.4.1 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61-65页 |
4.4.2 框架结构柱轴力的影响 | 第65-67页 |
4.4.3 框架柱的承载力 | 第67-69页 |
4.4.4 塑性铰的发展及分布 | 第69-72页 |
4.4.5 小结 | 第72-73页 |
4.5 9度(0.4g)框架大震下分析结果 | 第73-86页 |
4.5.1 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73-77页 |
4.5.2 框架结构柱轴力的影响 | 第77-79页 |
4.5.3 框架柱的承载力 | 第79-81页 |
4.5.4 塑性铰的发展及分布 | 第81-84页 |
4.5.5 小结 | 第84-86页 |
5 结语 | 第86-88页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86-87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120页 |
A:各烈度区平面框架梁柱配筋 | 第90-103页 |
A-1 7度(0.1g)区平面框架梁柱配筋表 | 第90-92页 |
A-2 8度(0.3g)区平面框架梁柱配筋表 | 第92-98页 |
A-3 9度(0.4g)区平面框架梁柱平法施工图 | 第98-103页 |
B:各层框架柱轴力幅值 | 第103-107页 |
1.7 度(0.1g)框架 | 第103-104页 |
2.8 度(0.2g)框架 | 第104-105页 |
3.8 度(0.3g)框架 | 第105-106页 |
4.9 度(0.4g)框架 | 第106-107页 |
C:各烈度区柱端弯矩-轴力相关曲线 | 第107-115页 |
1.7 度(0.1g)框架 | 第107-109页 |
2.8 度(0.2g)框架 | 第109-111页 |
3.8 度(0.3g)框架 | 第111-113页 |
4.9 度(0.4g)框架 | 第113-115页 |
D:各烈度区框架出铰图 | 第115-120页 |
1.7 度(0.1g)框架 | 第115-116页 |
2.8 度(0.2g)框架 | 第116-117页 |
3.8 度(0.3g)框架 | 第117-118页 |
4.9 度(0.4g)框架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