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协同机制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研究创新之处第14页
    1.4 研究的意义第14-16页
        1.4.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4.2 实践意义第15-16页
2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第16-22页
    2.1 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1 协同学第16-17页
        2.1.2 治理理论第17-18页
    2.2 分析框架第18-22页
        2.2.1 主体协同第20-21页
        2.2.2 过程协同第21-22页
3 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的内在要求第22-27页
    3.1 环境协同治理逻辑要求第22-24页
        3.1.1 公地悲剧第22-23页
        3.1.2 环境治理的特点要求协同治理第23页
        3.1.3 生态文明要求环境协同治理第23-24页
    3.2 环境协同治理实践要求第24-27页
        3.2.1 政府转型要求环境协同治理第24页
        3.2.2 经济社会转型促进环境协同治理第24-25页
        3.2.3 社会民主要求环境协同治理第25-27页
4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分析第27-41页
    4.1 贵阳市环境协同治理案例分析第27-30页
        4.1.1 贵阳市公园自然读本开发项目第27-29页
        4.1.2 贵阳市饮用水源守护行动第29-30页
    4.2 贵阳市环境治理协同主体分析第30-33页
        4.2.1 地方政府行为逻辑分析第30-32页
        4.2.2 企业行为逻辑分析第32页
        4.2.3 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行为逻辑分析第32-33页
    4.3 贵阳市环境治理协同过程分析第33-37页
        4.3.1 开放的治理系统第34-35页
        4.3.2 有效的社会协同第35-37页
    4.4 贵阳市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第37-41页
        4.4.1 主体协同困境第37-40页
        4.4.2 过程协同困境第40-41页
5 完善环境治理中的协同机制第41-48页
    5.1 实现政府间主体过程协同第41-43页
        5.1.1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第41-42页
        5.1.2 合理吸纳:保证环境协同治理系统开放性第42页
        5.1.3 实现环境治理府际协同第42-43页
        5.1.4 实现环境治理部门间协同第43页
    5.2 实现政府与企业主体过程协同第43-44页
        5.2.1 现实根源第43-44页
        5.2.2 政府企业协同策略第44页
    5.3 实现政府与社会主体过程协同第44-48页
        5.3.1 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力度第44-45页
        5.3.2 构建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协同机制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读硕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经验似然的Logit模型参数估计及实证研究
下一篇:ARCH模型的非线性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