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分路不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轨道电路预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故障预警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及实现方案 | 第13-23页 |
2.1 故障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3-14页 |
2.2 预警体系的建立 | 第14-16页 |
2.2.1 预警指标的确定 | 第14-15页 |
2.2.2 预警警限区域的确定 | 第15-16页 |
2.3 ZPW-2000A轨道电路的分析计算 | 第16-23页 |
2.3.1 ZPW-2000A轨道电路概述 | 第16-17页 |
2.3.2 ZPW-2000A轨道电路四端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17-23页 |
3 分路不良预警方法的研究 | 第23-34页 |
3.1 模糊模式识别法的应用 | 第23-28页 |
3.1.1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23-26页 |
3.1.2 基于模糊熵的预警指标权重分配 | 第26-27页 |
3.1.3 基于非对称贴近度的模糊识别判决 | 第27-28页 |
3.2 实例验证及结果分析 | 第28-34页 |
3.2.1 基于模糊非对称贴近度的分路不良预警模型 | 第28-30页 |
3.2.2 算例分析 | 第30-34页 |
4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34-42页 |
4.1 总体结构的设计 | 第34-35页 |
4.2 系统硬件电路模块的设计 | 第35-40页 |
4.2.1 电源模块的设计 | 第35-36页 |
4.2.2 RS485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36-37页 |
4.2.3 RS485转RS232接口模块的设计 | 第37-38页 |
4.2.4 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38-39页 |
4.2.5 显示及报警模块的设计 | 第39-40页 |
4.3 系统抗干扰的设计 | 第40-41页 |
4.3.1 硬件抗干扰的设计 | 第41页 |
4.3.2 软件抗干扰的设计 | 第41页 |
4.4 硬件调试 | 第41-42页 |
5 预警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2-50页 |
5.1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第42页 |
5.2 系统功能模块 | 第42-43页 |
5.3 系统调试 | 第43-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