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及影响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导论 | 第11-21页 |
| (一) 耻辱刑的定义 | 第11-13页 |
| 1. 耻辱刑定义的发展 | 第11-13页 |
| 2. 本文中耻辱刑的定义 | 第13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9页 |
| 1.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3-18页 |
| 2.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8-19页 |
| (三)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 (四)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 一、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 | 第21-44页 |
| (一) 尧舜禹时期 | 第21-24页 |
| (二) 夏代至秦代时期 | 第24-35页 |
| 1. 纯粹耻辱刑 | 第24-30页 |
| 2. 不纯粹耻辱刑 | 第30-35页 |
| (三) 汉文帝刑罚制度改革至清末修律 | 第35-40页 |
| 1. 汉文帝刑罚制度改革 | 第36-37页 |
| 2. 汉文帝刑罚制度改革以降的耻辱刑 | 第37-40页 |
| (四) 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趋势 | 第40-44页 |
| 1. 刑罚目的由教化目的转向惩戒目的 | 第40-41页 |
| 2. 耻辱刑刑罚程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 第41-43页 |
| 3. 耻辱刑的适用由主刑转向附加刑 | 第43-44页 |
| 二、中国古代耻辱刑演进的思想基础 | 第44-49页 |
| (一) 中国古代耻感思想的发展 | 第44-45页 |
| (二) 中国古代宗法思想的发展 | 第45-46页 |
| (三) 中国古代礼仪道德思想的发展 | 第46-47页 |
| (四) 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发展 | 第47-49页 |
| 三、中国古代耻辱刑的积极影响 | 第49-56页 |
| (一) 对古代犯罪者的影响 | 第49-51页 |
| 1. 发挥刑罚的惩罚犯罪功能 | 第49-50页 |
| 2. 发挥刑罚的威慑功能 | 第50-51页 |
| (二) 对受害者的安抚作用 | 第51-52页 |
| (三) 促进中囯古代刑罚体系宽和化 | 第52-54页 |
| 1. 耻辱刑作为轻刑单独适用 | 第52-53页 |
| 2. 耻辱刑作为重刑的替代刑 | 第53页 |
| 3. 耻辱刑作为死刑的替换刑 | 第53-54页 |
| (四) 为当代耻感文化的培养提供历史基础 | 第54-56页 |
| 四、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消极影响 | 第56-59页 |
| (一) 阻碍刑罚人道主义发展 | 第56-57页 |
| (二) 危害到古代统治秩序 | 第57-58页 |
| (三) 对现代的消极影响 | 第58-59页 |
| 注释 | 第5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