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吸收的乙炔光纤传感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气体检测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近红外光谱吸收气体传感器的特点及类型第11-12页
        1.1.2 乙炔气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第12页
    1.2 高灵敏度光纤气体传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近红外光谱吸收光纤气体传感的理论基础第16-28页
    2.1 光纤气体传感技术的理论依据第16-19页
        2.1.1 气体选择性吸收光谱理论第16页
        2.1.2 光纤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第16-17页
        2.1.3 朗伯-比尔定律第17-19页
    2.2 乙炔气体特征吸收谱线分析第19-21页
        2.2.1 谱线的选择第19-20页
        2.2.2 谱线参数的确定第20-21页
    2.3 波长调制谐波信号分析第21-26页
        2.3.1 气体检测的调制技术第21-22页
        2.3.2 谐波信号分析第22-25页
        2.3.3 谐波信号随调制信号的变化第25-26页
        2.3.4 谐波信号与气体浓度的关系第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积分腔作为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气室第28-38页
    3.1 气室类型及特点第28-30页
        3.1.1 传统透射型气室第28-29页
        3.1.2 高精度反射型气室第29-30页
    3.2 光学谐振腔理论分析第30-36页
        3.2.1 模式理论和离轴入射第30-32页
        3.2.2 积分腔原理第32-34页
        3.2.3 误差及噪声分析第34-36页
    3.3 高精细谐振腔气室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近红外乙炔气体检测的系统设计第38-55页
    4.1 总体检测方案第38-39页
    4.2 发射模块第39-44页
        4.2.1 激光器的选择第39-41页
        4.2.2 激光器温度稳定电路第41-42页
        4.2.3 光源调制电路第42-43页
        4.2.4 驱动电路第43-44页
    4.3 接收模块第44-52页
        4.3.1 光电探测器第44-45页
        4.3.2 前置放大电路第45页
        4.3.3 带通滤波电路第45-47页
        4.3.4 锁相放大电路第47-50页
        4.3.5 运算单元第50-52页
    4.4 数据处理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第55-64页
    5.1 检测方案总体概况第55-56页
    5.2 激光器特性测试第56-58页
        5.2.1 激光器中心波长测试第56页
        5.2.2 稳定性测试第56-57页
        5.2.3 驱动信号第57-58页
    5.3 接收部分测试第58-60页
    5.4 检测系统噪声分析第60-63页
        5.4.1 光源噪声分析第60-61页
        5.4.2 光电探测器噪声第61页
        5.4.3 光纤损耗误差第61-62页
        5.4.4 残余幅度调制第62-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电优化调度
下一篇:高压直流线路行波保护可靠性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