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1.1.1 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的重视 | 第7页 |
1.1.2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 第7-8页 |
1.1.3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评价”发展的重要性 | 第8页 |
1.1.4 研究“初中”阶段的意义和价值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研究 | 第9-11页 |
1.2.2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研究 | 第11-13页 |
1.2.3 小结 | 第13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1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 | 第13页 |
1.3.2 教学评价 | 第13-14页 |
1.3.3 教学设计评价和教学评价的关系 | 第14页 |
1.3.4 教学设计的成果 | 第14页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15-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2 研究过程 | 第15-16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6.1 丰富和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1.6.2 提出中学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的策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及其启示 | 第18-19页 |
2.1.1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 | 第18-19页 |
2.1.2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的启示 | 第19页 |
2.2 教学评价理论及其启示 | 第19-20页 |
2.2.1 教学评价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教学评价理论的启示 | 第20页 |
2.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0-22页 |
2.3.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0-21页 |
2.3.2 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3.1 教师基本情况 | 第22页 |
3.2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评价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3.2.1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意识薄弱 | 第22-23页 |
3.2.2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认识不清 | 第23页 |
3.2.3 教师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 | 第23-24页 |
3.2.4 教师不清楚评价的三个阶段 | 第24页 |
3.2.5 诊断性评级不及时导致“试验班”现象的存在 | 第24-25页 |
3.2.6 对过程性的评价不能及时地反映到教学设计上 | 第25页 |
3.2.7 评价内容只围绕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 第25-26页 |
3.2.8 教师开展评价的评价工具较为单一 | 第26-27页 |
3.2.9 评价之后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修改不及时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4.1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其评价缺乏进行系统的学习 | 第28页 |
4.2 很多教师缺乏再学习的意愿 | 第28-29页 |
4.3 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师无法开展详细的评价 | 第29-30页 |
4.4 教师的知识结构会影响评价的进行 | 第30页 |
4.5 学校管理层对评价的重视度不够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评价发展策略研究 | 第32-36页 |
5.1 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其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 | 第32页 |
5.2 组织校内交流活动 | 第32-33页 |
5.3 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激励老师不断学习 | 第33页 |
5.4 合理分配学科教师工作任务和工作量 | 第33-34页 |
5.5 教师应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信心 | 第34页 |
5.6 学校管理层应加强对评价的督促和管理:“2+1教案策略” | 第34-36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和建议 | 第36-38页 |
6.1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36页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6-37页 |
6.3 后续研究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录1 | 第42-44页 |
附录2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