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共享”理念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言第8-12页
第1章“共享”理念的思想溯源与基本内涵第12-18页
    1.1“共享”理念思想溯源第12-15页
        1.1.1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第12-13页
        1.1.2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第13-14页
        1.1.3 江泽民“人民利益根本代表”的思想第14页
        1.1.4 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第14-15页
    1.2“共享”理念的内涵及特征第15-18页
        1.2.1“共享”理念的基本内涵第15-17页
        1.2.2“共享”理念的主要特征第17-18页
第2章“共享”理念的理论基础第18-26页
    2.1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18-21页
        2.1.1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18-20页
        2.1.2“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与“共享”理念第20-21页
    2.2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理论第21-23页
        2.2.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内涵第21-22页
        2.2.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共享”理念第22-23页
    2.3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第23-26页
        2.3.1“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理论内涵第23-24页
        2.3.2“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理论和“共享”理念第24-26页
第3章“共享理念”的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第26-30页
    3.1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第26-27页
    3.2 共享发展是推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第27-28页
    3.3 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遵循第28-30页
第4章 以“共享”理念引领发展的实践构想第30-37页
    4.1 实现共享发展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第30-32页
    4.2 推动共享发展需要着力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第32-35页
    4.3 落实共享发展需要着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第35-37页
结语第37-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间隔层保护装置的站域保护方案研究
下一篇:文化图式理论下的《长恨歌》三个英译本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