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重金属污染概况 | 第14-18页 |
1.1.1 重金属污染状况 | 第14-15页 |
1.1.2 重金属铬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5-16页 |
1.1.3 重金属水体处理技术 | 第16-18页 |
1.2 介孔材料概述 | 第18-20页 |
1.2.1 介孔材料分类概述 | 第18-19页 |
1.2.2 介孔材料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1.3 介孔材料的改性 | 第20-22页 |
1.3.1 介孔硅材料的改性原理 | 第20-21页 |
1.3.2 介孔硅材料的改性 | 第21-22页 |
1.3.3 改性介孔硅材料的应用进展 | 第22页 |
1.4 磁性介孔碳材料 | 第22-24页 |
1.4.1 磁性介孔碳材料及其改性物概述 | 第22-23页 |
1.4.2 氮杂化磁性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5 载钯催化剂概述 | 第24-26页 |
1.5.1 钯纳米颗粒概述 | 第24-25页 |
1.5.2 载钯催化剂概述 | 第25-26页 |
1.5.3 载钯催化剂合成 | 第26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2章 磁性载钯氮杂化介孔碳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 第28-34页 |
2.1 前言 | 第28页 |
2.2 材料及方法 | 第28-30页 |
2.2.1 试剂及设备 | 第28页 |
2.2.2 磁性载钯氮杂化介孔碳催化剂制备 | 第28-30页 |
2.2.3 磁性载钯氮杂化介孔碳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2.3.1 SEM表征 | 第30-31页 |
2.3.2 TEM表征 | 第31页 |
2.3.3 FTIR表征 | 第31-32页 |
2.3.4 N_2吸脱附表征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磁性载钯氮杂化介孔碳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 | 第34-45页 |
3.1 前言 | 第34-35页 |
3.2 材料及方法 | 第35-36页 |
3.2.1 试剂 | 第35页 |
3.2.2 批次试验 | 第35-36页 |
3.2.3 吸附剂的再生性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3.3.1 pH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 催化活性以及吸附机理分析 | 第38-40页 |
3.3.3 催化还原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Cr(Ⅵ)初始浓度与催化剂剂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5 再生性能 | 第43-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 第54-55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