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定义及其发展 | 第11页 |
·植物中内生细菌的种类及定殖研究 | 第11-12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第12-14页 |
·植物内生细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14-15页 |
·aiiA 基因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群体感应淬灭 | 第15-16页 |
·aiiA 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生物防治作用 | 第16-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银杏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 第20-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内生细菌分离方法 | 第20-21页 |
·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银杏内生细菌分离结果 | 第21页 |
·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结果 | 第21-2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拮抗萝卜软腐病的内生细菌的筛选 | 第26-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胡萝卜软腐病菌的致病力测定 | 第26页 |
·拮抗菌株对萝卜果实软腐病的防治 | 第26-27页 |
·拮抗菌株对萝卜苗期软腐病的防治 | 第27页 |
·拮抗菌株对萝卜幼苗的促生作用 | 第27页 |
·萝卜块茎上软腐病病情指数分级标准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萝卜软腐病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拮抗菌株对萝卜块茎软腐病的防治结果 | 第28-30页 |
·拮抗菌株对萝卜苗期软腐病的防治结果 | 第30-31页 |
·拮抗菌株对萝卜幼苗的促生作用 | 第31-3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拮抗菌株的鉴定 | 第34-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拮抗菌株的菌体形态观察 | 第36页 |
·拮抗菌株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36页 |
·拮抗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36-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拮抗菌株的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拮抗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40-42页 |
·拮抗菌株的165 rDNA 序列分析 | 第41页 |
·菌株hy11 的gyrB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菌株hy11 在银杏叶片及萝卜体内的定殖研究 | 第44-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构建携带gfp 和kan 基因的标记菌株 | 第45页 |
·菌株hy11-gfp 在银杏叶片内的定殖动态 | 第45-46页 |
·菌株hy11-gfp 在萝卜体内的定殖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携带gfp 和kan 基因的标记菌株的获得 | 第46页 |
·菌株hy11-gfp 在银杏叶片内的定殖动态 | 第46-47页 |
·菌株hy11-gfp 在萝卜组织内的定殖动态 | 第47-4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第六章 含aiiA 基因的银杏内生细菌对萝卜软腐病的防治及促生作用 | 第50-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含aiiA 基因的银杏内生细菌的筛选 | 第50-51页 |
·含aiiA 基因的银杏内生细菌对萝卜幼苗的促生作用 | 第51页 |
·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含aiiA 基因的银杏内生细菌的鉴定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含aiiA 基因的银杏内生细菌的筛选结果 | 第51-52页 |
·含aiiA 基因的银杏内生细菌对萝卜软腐病的拮抗作用 | 第52-54页 |
·含aiiA 基因的内生细菌对萝卜幼苗的促生作用 | 第54-55页 |
·菌株x3、9665 的基于165 rDNA 序列的鉴定 | 第55-5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7-58页 |
总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