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心理补偿视角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前言第9-11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22页
    2.1 炫耀性消费第11-15页
        2.1.1 炫耀性消费的概念起源与发展第11-13页
        2.1.2 炫耀性消费的操纵性定义第13-14页
        2.1.3 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2.2 社会阶层与炫耀性消费的关系第15-18页
        2.2.1 社会阶层的定义第15-16页
        2.2.2 弱势群体的炫耀性消费第16页
        2.2.3 理论解释——补偿性消费理论第16-18页
    2.3 文献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第18-20页
        2.3.1 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及问题提出第18-20页
        2.3.2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20页
    2.4 研究概述第20-22页
3 研究一 特质自尊在大学生阶层与炫耀性消费动机之间的中介作用第22-27页
    3.1 研究目的第22页
    3.2 研究假设第22页
    3.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3.3.1 被试第22页
        3.3.2 研究工具第22-23页
    3.4 研究程序第23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23-25页
        3.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第23-24页
        3.5.2 自尊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炫耀性消费动机之间的中介效应第24-25页
    3.6 讨论第25-27页
4 研究二 状态自尊对于不同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倾向的影响第27-34页
    4.1 研究目的第27页
    4.2 研究假设第27页
    4.3 研究方法第27-29页
        4.3.1 被试第27页
        4.3.2 实验设计第27-28页
        4.3.3 实验材料第28-29页
    4.4 实验程序第29-30页
    4.5 实验结果第30-32页
        4.5.1 统计方法第30页
        4.5.2 自尊操纵有效性的检验第30页
        4.5.3 状态自尊对不同阶层者的炫耀性消费倾向的调节作用第30-32页
    4.6 讨论第32-34页
5 研究三 商品符号对不同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第34-41页
    5.1 研究目的第34页
    5.2 研究假设第34页
    5.3. 研究方法第34-36页
        5.3.1 被试第34页
        5.3.2 实验设计第34页
        5.3.3 实验材料第34-36页
    5.4 实验程序第36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5.5.1 统计方法第36页
        5.5.2 社会阶层的操纵有效性检验第36-37页
        5.5.3 商品地位符号与质量信息的操纵有效性检验第37-38页
        5.5.4 商品符号价值对不同阶层者支付意愿的调节作用第38-40页
    5.6 讨论第40-41页
6 总讨论第41-45页
    6.1 自尊对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倾向的影响第41-42页
    6.2 商品符号对于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动机的影响第42-43页
    6.3 研究意义第43-44页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4-45页
7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附录第51-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沂水县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长机制及对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