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总线、通道论文

IEEE1394物理层端口连接启动控制与环路测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18页
    1.1 技术背景第16页
    1.2 国内外IEEE1394技术应用第16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文章结构第16-18页
第二章 IEEE1394b协议结构第18-24页
    2.1 串行总线协议结构第18-19页
    2.2 物理层第19-20页
    2.3 相关概念第20-22页
        2.3.1 节点和模块的结构第20-21页
        2.3.2 地址映射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物理层端口功能第24-40页
    3.1 命名约定第25页
    3.2 字符映射第25-28页
        3.2.1 控制类型映射第25-26页
        3.2.2 请求类型映射第26-28页
    3.3 加扰第28-32页
        3.3.1 扰码器第28-30页
        3.3.2 对数据字的加扰第30页
        3.3.3 对请求字的加扰第30-31页
        3.3.4 对控制字的加扰第31-32页
    3.4 编码第32-36页
        3.4.1 8B/10B编码第32-35页
        3.4.2 编码规则第35-36页
    3.5 解码第36-38页
        3.5.1 接收端的running disparity第36-37页
        3.5.2 解码规则第37页
        3.5.3 数据和控制字符的解码和错误检测第37-38页
        3.5.4 特殊字符的解码第38页
    3.6 解扰第38-39页
        3.6.1 解扰寄存器第38页
        3.6.2 解扰过程第38-39页
    3.7 反映射第39页
    3.8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端口启动控制模块设计第40-60页
    4.1 启动控制中的参数第40-44页
        4.1.1 连接检测中的常量第40-41页
        4.1.2 端口连接过程中使用到的信号第41页
        4.1.3 有效信号与tone信号第41-44页
        4.1.4 tone信号分类第44页
    4.2 连接检测第44页
    4.3 速度协商第44-46页
        4.3.1 速度检测第45页
        4.3.2 协商规则第45-46页
    4.4 端口同步第46-49页
        4.4.1 字符同步第46-48页
        4.4.2 解扰器同步第48页
        4.4.3 极性反转第48-49页
        4.4.4 同步丢失检测第49页
    4.5 环路测试相关概念第49-54页
        4.5.1 未测试端口第50页
        4.5.2 环路测试数据第50-51页
        4.5.3 环路测试数据产生器第51页
        4.5.4 节点的优先权第51-52页
        4.5.5 非对称机制第52页
        4.5.6 保持寄存器第52-53页
        4.5.7 总线最大占用时间第53页
        4.5.8 环路测试符号第53页
        4.5.9 环路测试包第53-54页
    4.6 环路测试设计第54-58页
        4.6.1 测试端口的选择第54-55页
        4.6.2 控制节点与非控制节点第55-56页
        4.6.3 端口放弃测试第56页
        4.6.4 端口环路测试过程第56-57页
        4.6.5 完成连接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端口监控模块设计第60-72页
    5.1 IEEE1394总线分析仪(DAP)第60-62页
        5.1.1 简介第60-61页
        5.1.2 DAP配套软件第61页
        5.1.3 在芯片测试中的应用第61-62页
        5.1.4 不足之处第62页
    5.2 端口监控模块设计第62-70页
        5.2.1 功能需求第62-63页
        5.2.2 监控模块的结构框图第63页
        5.2.3 信号采集器设计第63-67页
        5.2.4 激励注入器的设计第67-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仿真验证第72-86页
    6.1 验证流程第72页
    6.2 验证平台的搭建第72-78页
        6.2.1 验证模型第72-74页
        6.2.2 Lsm第74-75页
        6.2.3 Asm第75页
        6.2.4 Csm第75-77页
        6.2.5 协议检查部分第77-78页
    6.3 验证过程第78-79页
        6.3.1 拓扑结构图第78页
        6.3.2 增加激励的方式第78页
        6.3.3 判断检查方式第78-79页
    6.4 端口测试举例第79-84页
        6.4.1 信号定义第79页
        6.4.2 端口启动测例设置第79-80页
        6.4.3 端口启动测试举例第80页
        6.4.4 端口环路测试设置第80-81页
        6.4.5 端口环路测试举例第81-84页
    6.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作者简介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典型土壤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影响机理试验研究
下一篇:草原道路简单景观环境下驾驶员疲劳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