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1.3 分子动力学并行计算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分子动力学仿真基本理论 | 第13-27页 |
2.1 分子动力学仿真的几种方法 | 第13-15页 |
2.1.1 能量最小法 | 第13-14页 |
2.1.2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14页 |
2.1.3 蒙特卡洛法 | 第14-15页 |
2.1.4 晶格蒙特卡洛方法 | 第15页 |
2.1.5 不同方法对比与总结 | 第15页 |
2.2 接触界面的热导率计算 | 第15-17页 |
2.3 计算导热系数的方法 | 第17-20页 |
2.3.1 直接法 | 第17-18页 |
2.3.2 Green-Kubo方法 | 第18-20页 |
2.3.3 两种方法的对比 | 第20页 |
2.4 差分方法 | 第20-21页 |
2.5 控温方法 | 第21-24页 |
2.6 Lennard-Jones、Tersoff及EAM势能模型的介绍 | 第24-26页 |
2.6.1 Lennard-Jones势能 | 第24-25页 |
2.6.2 Tersoff势能 | 第25-26页 |
2.6.3 EAM势能 | 第26页 |
2.7 后处理 | 第2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气-固界面交互作用及耦合传热 | 第27-34页 |
3.1 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3.2 模拟仿真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空位缺陷对纳米结构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34-42页 |
4.1 理论分析 | 第34-35页 |
4.2 模拟仿真 | 第35-3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2页 |
5.2 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