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导电材料及其制品论文--通信电缆论文

宽带漏泄同轴电缆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漏泄同轴电缆研究方法第16页
        1.2.2 国外漏泄同轴电缆的发展与现状第16-17页
        1.2.3 国内漏泄同轴电缆的发展与现状第17-18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1 研究目的与思路第18-19页
        1.3.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9页
        1.3.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9-20页
第二章 漏泄同轴电缆理论基础第20-38页
    2.1 漏泄同轴电缆结构第20-22页
    2.2 漏泄同轴电缆分类第22-24页
    2.3 漏泄同轴电缆指标第24-30页
        2.3.1 工作频率第25页
        2.3.2 特性阻抗第25-26页
        2.3.3 纵向衰减第26-29页
        2.3.4 耦合损耗第29-30页
    2.4 辐射理论第30-33页
    2.5 技术标准第33-36页
        2.5.1 电缆型号标准第34页
        2.5.2 内导体形式要求第34-35页
        2.5.3 外导体形式要求第35-36页
        2.5.4 电气性能要求第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不同槽孔漏泄同轴电缆仿真分析第38-68页
    3.1 半波偶极子臂长仿真分析第38-40页
    3.2 辐射L形漏泄同轴电缆仿真分析第40-48页
        3.2.1 L形电磁模型的建立第40-43页
        3.2.2 槽孔参数变化仿真分析第43-44页
        3.2.3 不同频率下仿真分析第44-48页
    3.3 辐射U形漏泄同轴电缆仿真分析第48-57页
        3.3.1 U形电磁模型的建立第50-51页
        3.3.2 槽孔参数变化仿真分析第51-53页
        3.3.3 不同频率下仿真分析第53-57页
    3.4 辐射Ⅲ形漏泄同轴电缆仿真分析第57-61页
        3.4.1 Ⅲ形电磁模型的建立第58页
        3.4.2 不同频率下仿真分析第58-61页
    3.5 辐射八字形漏泄同轴电缆仿真分析第61-66页
        3.5.1 八字形电磁模型的建立第63页
        3.5.2 不同频率下仿真分析第63-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漏泄同轴电缆设计结果分析第68-74页
    4.1 漏泄同轴电缆实际测量第68-70页
    4.2 仿真结果、实测结果与标准值比较第70-72页
        4.2.1 L形结果比较第70页
        4.2.2 U形结果比较第70-71页
        4.2.3 Ⅲ形结果比较第71-72页
        4.2.4 八字形结果比较第72页
    4.3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5.1 研究总结第74页
    5.2 前景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2页
作者简介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评估
下一篇:槽塔结合并与常规燃煤火电机组集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