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波段和波的传播方式分论文

宽带超短波天线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2-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18页
    1.2 发展趋势第18-19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超短波天线理论基础第21-33页
    2.1 对称振子的电参数第21-27页
        2.1.1 电流分布第21-22页
        2.1.2 辐射场和方向性第22-23页
        2.1.3 方向函数和方向图第23-25页
        2.1.4 输入阻抗和辐射阻抗第25-27页
    2.2 超短波宽带化技术第27-32页
        2.2.1 带宽的概念第28-29页
        2.2.2 天线宽带化方法第29页
        2.2.3 振子天线的宽带化技术第29-32页
    2.3 本章小节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实频法的匹配网络设计第33-47页
    3.1 CAD功率优化简介第33-36页
    3.2 实频法的优点第36-37页
    3.3 基于实频法的匹配网络设计第37-43页
        3.3.1 实频法思想来源第37-39页
        3.3.2 实频法基本原理第39-41页
        3.3.3 严格赫维茨多项式g(p) 的数值结构第41-43页
    3.4 传输功率增益优化第43-44页
    3.5 MATLAB最小平方拟合法第44页
    3.6 利用实频法设计超宽带匹配网络第44-47页
第四章 Non-Foster匹配设计第47-67页
    4.1 电小天线第47-52页
        4.1.1 电小天线的定义第47页
        4.1.2 电小天线的限制第47-52页
    4.2 无源匹配Gain-Bandwidth限制第52-53页
    4.3 非福斯特阻抗的实现第53-62页
        4.3.1 福斯特阻抗第54-55页
        4.3.2 非福斯特电抗第55-56页
        4.3.3 负阻抗变换器(NIC)第56-59页
        4.3.4 负阻抗逆变换器(NIV)第59-61页
        4.3.5 稳定性分析第61-62页
    4.4 非福斯特匹配的设计方法第62-64页
    4.5 非福斯特匹配后天线增益第64-67页
第五章 可重构天线控制电路的设计第67-87页
    5.1 控制电路整体设计第67-72页
        5.1.1 整体设计第67-70页
        5.1.2 电路实现功能第70-72页
    5.2 硬件电路设计第72-76页
        5.2.1 单片机的选取第72-73页
        5.2.2 输入电路第73-74页
        5.2.3 输出电路第74-75页
        5.2.4 串口通信电路第75-76页
    5.3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第76-83页
        5.3.1 主程序第77-78页
        5.3.2 串口初始化第78-81页
        5.3.3 串口中断子程序第81-83页
    5.4 软件的下载与调试第83-86页
        5.4.1 制作实物第83-84页
        5.4.2 软件下载第84-86页
        5.4.3 串口调试第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超短波天线设计第87-99页
    6.1 Non-Foster宽带超短波天线设计第87-91页
        6.1.1 超短波天线等效模型第87-89页
        6.1.2 NIC的设计第89-90页
        6.1.3 NIC的有源匹配第90-91页
    6.2 可重构超短波天线设计第91-96页
        6.2.1 辐射体结构第92-93页
        6.2.2 215MHZ-512MHZ第93-95页
        6.2.3 108MHZ-215MHZ第95-96页
    6.3 本章小结第96-9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作者简介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物质基础表征与新型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的辛夷质量控制与药物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代谢组学策略的CKD-MBD相关生物标志物筛选及骨代谢毒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