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0页
    1.2 碳素材料第10-13页
        1.2.1 硬碳第11页
        1.2.2 软碳第11-12页
        1.2.3 石墨第12页
        1.2.4 碳纳米管第12-13页
        1.2.5 石墨烯第13页
    1.3 合金类材料第13-14页
        1.3.1 锡基材料第13-14页
        1.3.2 锗基负极材料第14页
    1.4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4-15页
        1.4.3 嵌脱锂型金属氧化物第14-15页
        1.4.4 氧化还原型金属氧化物第15页
    1.5 钛酸锂第15页
    1.6 其他负极材料第15-16页
    1.7 TiO_2负极材料研究概况第16-19页
        1.7.1 TiO_2负极材料的嵌脱锂机理第16-17页
        1.7.2 TiO_2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7-18页
        1.7.3 TiO_2材料的改性方法第18-19页
    1.8 硅负极材料研究概况第19-21页
        1.8.1 硅负极材料改性方法第20-21页
    1.9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以及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3-28页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药品第23-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2 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4-25页
    2.3 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第25-26页
        2.3.1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第25页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第25页
        2.3.3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第25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第25-26页
        2.3.5 氮气吸脱附第26页
        2.3.6 差重法第26页
    2.4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6-28页
        2.4.1 恒流充放电第27页
        2.4.2 循环伏安法第27-28页
第三章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8-57页
    3.1 纳米TiO_2以及纳米TiO_2/S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第28-30页
        3.1.1 纳米TiO_2以及纳米TiO_2/S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8-29页
        3.1.2 纳米TiO_2以及纳米TiO_2/SnO_2复合材料的物理表征第29页
        3.1.3 电池组装及测试第29-30页
    3.2 纳米TiO_2前驱体以及纳米TiO_2/S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机理第30-31页
        3.2.1 纳米TiO_2前驱体的形成机理第30-31页
        3.2.2 纳米TiO_2/S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机理第31页
    3.3 HDA含量对TiO_2材料的影响第31-38页
        3.3.3 TiO_2前驱体以及TiO_2材料的物理表征第31-34页
        3.3.4 TiO_2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第34-38页
    3.4 无水乙醇含量对TiO_2材料的影响第38-44页
        3.4.1 TiO_2前驱体以及TiO_2材料的物理表征第38-41页
        3.4.2 TiO_2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1-44页
    3.5 TiO_2/S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4-55页
        3.5.1 TiO_2/SnO_2复合材料的物理表征分析第44-50页
        3.5.2 TiO_2/SnO_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0-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硅锡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57-79页
    4.1 化学镀金属锡和硅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半电池的组装与测试第57-60页
        4.1.1 化学镀金属锡的制备第57-58页
        4.1.2 硅锡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8-59页
        4.1.3 电池组装及测试第59-60页
    4.2 化学镀温度探讨第60-66页
        4.2.4 不同温度制备的硅锡复合材料的物理表征第60-63页
        4.2.5 不同化学镀温度的硅锡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3-66页
    4.3 化学镀时间探讨第66-71页
        4.3.1 不同温度制备的硅锡复合材料的物理表征第66-69页
        4.3.2 不同化学镀时间的硅锡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9-71页
    4.4 不同工艺化学镀锡物理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1-74页
        4.4.1 不同工艺化学镀锡的物理表征第71-72页
        4.4.2 不同工艺化学镀锡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2-74页
    4.5 不同粒径硅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4-77页
        4.5.1 不同粒径硅的物理表征第74-75页
        4.5.2 不同粒径硅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5-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说明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均三嗪咔唑类双极性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酞菁氧钛的绿色合成和绿色转型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