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均三嗪咔唑类双极性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5页 |
1.1 蓝光材料 | 第10-20页 |
1.1.1 蒽类蓝光材料 | 第11-15页 |
1.1.2 芴类蓝光材料 | 第15-17页 |
1.1.3 环金属铱类磷光小分子蓝光材料 | 第17-18页 |
1.1.4 热活性型延迟荧光类蓝光材料 | 第18-20页 |
1.2 绿光材料 | 第20-27页 |
1.2.1 配合物类绿光材料 | 第20-22页 |
1.2.2 香豆素类绿光材料 | 第22-24页 |
1.2.3 三芳胺桥接荧蒽类绿光材料 | 第24-25页 |
1.2.4 环金属铱类磷光小分子绿光材料 | 第25-26页 |
1.2.5 热活性型延迟荧光类绿光材料 | 第26-27页 |
1.3 红光材料 | 第27-33页 |
1.3.1 DCM系列红光材料 | 第27-29页 |
1.3.2 给体-受体类红光材料 | 第29-32页 |
1.3.3 环金属铱、铂类磷光小分子红光材料 | 第32-33页 |
1.4 论文的分子设计及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4.1 分子设计 | 第33-3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2.3 表征及测试方法 | 第37-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67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化合物的合成与单晶结构 | 第40-46页 |
3.2.1 3, 6-二叔丁基-咔唑的合成 | 第40-41页 |
3.2.2 苯基取代的均三嗪化合物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3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42-45页 |
3.2.4 TazTCz的晶体结构 | 第45-46页 |
3.3 光物理性质 | 第46-54页 |
3.3.1 紫外可见吸收性质 | 第47-48页 |
3.3.2 荧光发射性质 | 第48-51页 |
3.3.3 溶剂化效应 | 第51-53页 |
3.3.4 荧光量子产率 | 第53-54页 |
3.4 热性质 | 第54-55页 |
3.5 电化学性质 | 第55-57页 |
3.6 薄膜的结晶性质与形貌 | 第57-60页 |
3.7 载流子传输性质 | 第60-62页 |
3.8 电致发光性质 | 第62-66页 |
3.8.1 化合物作为磷光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质 | 第62-65页 |
3.8.2 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质 | 第65-6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4.1 结论 | 第67-68页 |
4.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