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9页 |
1.1.1 高速铁路的发展 | 第12页 |
1.1.2 桥梁振动问题 | 第12-13页 |
1.1.3 船舶撞击导致的桥梁破坏 | 第13-19页 |
1.2 船舶撞击作用下桥梁振动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车桥耦合振动问题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车桥耦合振动的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船舶撞击荷载 | 第26-38页 |
2.1 国内外规范及经验公式 | 第26-31页 |
2.1.1 国外规范及经验公式 | 第26-28页 |
2.1.2 国内规范及经验公式 | 第28-31页 |
2.2 船舶撞击桥梁的动力荷载 | 第31-35页 |
2.3 船舶撞击作用下车桥系统动力分析的荷载取值方法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船舶撞击荷载作用下车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 | 第38-54页 |
3.1 车辆模型 | 第38-45页 |
3.1.1 车辆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38-40页 |
3.1.2 车辆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40-45页 |
3.2 桥梁模型 | 第45-47页 |
3.2.1 桥梁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45-46页 |
3.2.2 桥梁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3.3 轮轨力 | 第47-48页 |
3.4 轨道不平顺 | 第48页 |
3.5 船舶撞击荷载 | 第48-49页 |
3.6 车桥系统动力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 第49-52页 |
3.6.1 车桥系统动力方程的建立 | 第49-51页 |
3.6.2 全过程迭代法求解车桥系统动力方程 | 第51-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船舶撞击荷载作用下车桥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 | 第54-76页 |
4.1 多跨简支梁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54-56页 |
4.1.1 工程背景 | 第54-55页 |
4.1.2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4.2 计算参数 | 第56-60页 |
4.2.1 车辆参数 | 第56-57页 |
4.2.2 轨道不平顺 | 第57-58页 |
4.2.3 船舶撞击荷载 | 第58-59页 |
4.2.4 车桥系统动力响应评定标准 | 第59-60页 |
4.3 全过程迭代法收敛特性 | 第60-61页 |
4.4 船舶撞击荷载作用下车桥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 第61-73页 |
4.4.1 桥梁动力响应 | 第61-64页 |
4.4.2 车辆动力响应 | 第64-65页 |
4.4.3 列车速度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5-68页 |
4.4.4 船舶撞击桥墩不同位置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8-71页 |
4.4.5 桥墩截面形式不同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5 考虑桥墩局部损伤时的车桥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 | 第76-94页 |
5.1 考虑桥墩撞击位置出现局部损伤时的车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76-81页 |
5.1.1 桥梁动力响应 | 第77-80页 |
5.1.2 车辆动力响应 | 第80-81页 |
5.2 桥墩撞击位置的局部损伤程度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81-84页 |
5.3 桥墩损伤位置不同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84-87页 |
5.4 桥墩墩底损伤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87-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4-98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 第94-95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作者简历 | 第102-10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