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综述 | 第14-29页 |
1.2.1 概况 | 第14-15页 |
1.2.2 临床表现 | 第15-17页 |
1.2.3 诊断进展 | 第17-20页 |
1.2.4 影像学进展 | 第20-21页 |
1.2.5 骨质疏松 | 第21-23页 |
1.2.6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1.2.7 骨转化标志物 | 第24-26页 |
1.2.8 骨质疏松的治疗 | 第26-28页 |
1.2.9 脊柱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36-39页 |
2.1.1 对象 | 第36页 |
2.1.2 标本收集 | 第36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36-39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39页 |
2.1.5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 第39页 |
2.2 主要实验试剂、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9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2.3 临床资料统计及实验室检查 | 第41页 |
2.4 骨密度的测定 | 第41-42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42-43页 |
第3章 结果 | 第43-49页 |
3.1 SPA患者及对照组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发生率 | 第43-44页 |
3.2 SPA患者不同病程骨量变化发生率 | 第44-45页 |
3.3 SPA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各部位骨密度比较 | 第45-46页 |
3.4 SPA患者与对照组之间骨代谢标志物的比较 | 第46页 |
3.5 有症状部位相应骨密度的比较 | 第46-47页 |
3.6 SPA患者骨密度与临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 第47-4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9-5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