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6-32页 |
1.1 高危因素 | 第16页 |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 第16-17页 |
1.3 辅助检查 | 第17-25页 |
1.3.1 细胞学方法 | 第17页 |
1.3.2 病理组织学方法 | 第17-19页 |
1.3.3 影像学诊断 | 第19-24页 |
1.3.4 血清标志物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2.1 文献检索 | 第32页 |
2.2 文献纳入标准 | 第32-34页 |
2.2.1 研究类型 | 第32页 |
2.2.2 研究对象、诊断试验的方法及金标准 | 第32-33页 |
2.2.3 测量指标 | 第33-34页 |
2.3 文献排除标准 | 第34页 |
2.4 文献筛选 | 第34页 |
2.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第34-35页 |
2.6 数据的提取 | 第35-36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36-3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7-51页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第37页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 第37-39页 |
3.2.1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信息汇总表 | 第37-38页 |
3.2.2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诊断的信息汇总表 | 第38页 |
3.2.3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的信息汇总表 | 第38-39页 |
3.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第39-40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40-51页 |
3.4.1 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 第40-41页 |
3.4.2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 第41-46页 |
3.4.3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价值 | 第46-5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1-57页 |
4.1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 | 第51-52页 |
4.2 TVS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 第52-53页 |
4.3 TVS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 | 第53-54页 |
4.4 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 | 第54-57页 |
4.4.1 纳入文献及其质量 | 第54-55页 |
4.4.2 异质性分析 | 第55页 |
4.4.3 偏倚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