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第1-6页 |
目录 | 第6-9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 高等教育 | 第12-13页 |
2. 东盟 | 第13-14页 |
二、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 第14-15页 |
(二)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 第15-16页 |
(三) 人力资源理论 | 第16页 |
(四) 小结 | 第16-18页 |
三、广西地区高等教育在CAFTA下的形势分析 | 第18-26页 |
(一) 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1. 广西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不高 | 第19页 |
2. 广西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低 | 第19-20页 |
3. 广西高等教育办学层次较低 | 第20-21页 |
4. 广西高等教育的结构不平衡 | 第21-22页 |
(二) 广西地区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 | 第22-23页 |
1. 促使广西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 第22-23页 |
2. 增加高等教育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 第23页 |
3. 增加广西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 第23页 |
(三) 广西地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23-24页 |
1. 对文化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 第23-24页 |
2. 对广西高校人才流失提出了挑战 | 第24页 |
3. 对广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 | 第24页 |
(四) 小结 | 第24-26页 |
四、广西地区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现状 | 第26-35页 |
(一) 双方合作的有利条件 | 第26-29页 |
1. 政治经济条件 | 第26-27页 |
2. 地理文化条件 | 第27-28页 |
3. 教育交流的需要 | 第28-29页 |
(二) 双方合作的方式及特点 | 第29-32页 |
1. 合作方式 | 第29-30页 |
2. 合作特点 | 第30-32页 |
(三) 典型案例介绍 | 第32-33页 |
(四) 小结 | 第33-35页 |
五、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一) 地方政府管理 | 第35-36页 |
1. 申请程序繁琐 | 第35页 |
2. 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5页 |
3. 监管力度不够 | 第35-36页 |
(二) 高校自身管理落后 | 第36-37页 |
1. 较为落后的教育管理体制 | 第36页 |
2. 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整体素质不高 | 第36-37页 |
3. 外籍教师使用和管理混乱 | 第37页 |
(三) 留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7-38页 |
1. 留学生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37-38页 |
2. 留学生社交范围太窄 | 第38页 |
3. 留学生后勤基础设施薄弱 | 第38页 |
(四) 小结 | 第38-40页 |
六、提升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策略 | 第40-46页 |
(一) 政府层面 | 第40-42页 |
1. 落实国家相关法规并完善地方政策 | 第40-41页 |
2. 完善信息服务机制,促进教育合作 | 第41页 |
3. 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 第41-42页 |
(二) 高校层面 | 第42-43页 |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 第42页 |
2. 彰显特色,提升优势 | 第42-43页 |
3. 改革传统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第43页 |
(三) 留学生管理 | 第43-44页 |
1. 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 | 第43-44页 |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 第44页 |
3. 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意识 | 第44页 |
(四) 加大宣传力度 | 第44-45页 |
(五)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