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序言 | 第10-11页 |
| 一、法官证据调查权的正当性 | 第11-13页 |
| (一) 法官证据调查权的存废 | 第11-12页 |
| (二) 法官证据调查权在我国存在的正当性 | 第12-13页 |
| 1. 符合对事实真相的追求 | 第12页 |
| 2. 有利于平衡控辩双方 | 第12-13页 |
| 3. 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现有国情 | 第13页 |
| 二、法官证据调查权的域外立法及启示 | 第13-17页 |
| (一) 法官证据调查权的域外立法 | 第13-16页 |
| 1. 当事人主义模式下法官的证据调查权 | 第13-14页 |
| 2. 职权主义模式下法官的证据调查权 | 第14-15页 |
| 3. 混合主义模式下法官的证据调查权 | 第15-16页 |
| (二) 域外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17页 |
| 1. 当事人主义模式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 第16页 |
| 2. 职权主义模式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 第16页 |
| 3. 混合主义模式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 第16-17页 |
| 三、我国刑事审判中法官证据调查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2页 |
| (一) 我国法官证据调查权的现状 | 第17-19页 |
| 1. 庭内证据调查权的现状 | 第17-18页 |
| 2. 庭外证据调查权的现状 | 第18-19页 |
| (二) 我国法官证据调查权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 1. 庭内证据调查权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 2. 庭外证据调查权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 四、我国刑事审判中法官证据调查权的完善 | 第22-26页 |
| (一) 庭内证据调查权的完善 | 第22-23页 |
| 1. 明确法官行使询问权(讯问权)的规范 | 第22页 |
| 2. 制定标准减少法官调取新物证的主观性 | 第22-23页 |
| (二) 庭外证据调查权的完善 | 第23-26页 |
| 1. 细化庭外核实证据的条件 | 第23页 |
| 2. 补充庭外证据调查权的内容 | 第23-24页 |
| 3. 完善庭外证据调查权的程序 | 第24页 |
| 4. 建立法官庭外证据调查回避制度 | 第24-25页 |
| 5. 新增庭外证据调查权的手段 | 第25页 |
| 6. 明确庭外证据调查权的结果效力 | 第25-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