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设备论文--电弧焊设备论文

基于PLC控制的双熔敷极焊条涂压机送丝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焊条涂压机的发展第16-19页
        1.2.1 焊条制造设备的发展第16页
        1.2.2 焊条涂压设备第16-18页
        1.2.3 送丝机第18-19页
    1.3 自动控制技术的现状第19-23页
        1.3.1 PLC的发展第20-21页
        1.3.2 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第21-22页
        1.3.3 触摸屏技术的现状第22-23页
    1.4 课题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焊条涂压机总体设计第25-33页
    2.1 焊条涂压机类型的确定第25-27页
    2.2 送丝机结构的确定第27-31页
    2.3 送丝系统控制方式的确定第31页
    2.4 焊条涂压机整体方案和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送丝机构的机械研究与设计第33-51页
    3.1 机架的设计第33-35页
        3.1.1 机架的设计准则第34页
        3.1.2 机架尺寸的确定第34-35页
    3.2 往复式送丝机构的设计第35-37页
        3.2.1 往复式送丝机构的构成和工作过程第35-36页
        3.2.2 往复式送丝机构的工作原理第36-37页
    3.3 焊丝斗的设计第37-41页
        3.3.1 焊丝斗的构成第37-38页
        3.3.2 侧挡板的设计第38-39页
        3.3.3 挠动装置的设计第39-41页
    3.4 连续式送丝机构的设计第41-43页
        3.4.1 连续式送丝机构的组成第41页
        3.4.2 送丝轮调节机构的设计第41-43页
    3.5 送丝机构动力源的分析与选择第43-46页
        3.5.1 动力源的分析第43页
        3.5.2 往复式送丝机构动力源型号的确定第43-46页
        3.5.3 连续式送丝机构动力源型号的确定第46页
    3.6 双熔敷极焊条涂压机传动系统的设计第46-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第51-75页
    4.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51-55页
        4.1.1 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第51-52页
        4.1.2 控制系统的功能第52-53页
        4.1.3 推丝速度与送丝速度的关系第53-55页
    4.2 PLC的选型与I/O分配第55-59页
        4.2.1 PLC基本单元的选型第55-58页
        4.2.2 PLC的I/O存储地址分配第58-59页
    4.3 推丝控制设备的选型第59-63页
        4.3.1 推丝控制设备功能第59-61页
        4.3.2 步进电机驱动器第61-63页
    4.4 连续送丝控制设备的选型第63-69页
        4.4.1 连续送丝控制设备功能第63-64页
        4.4.2 变频器第64-69页
    4.5 触摸屏第69-73页
        4.5.1 触摸屏选型和性能介绍第69-70页
        4.5.2 PLC与触摸屏的通信连接第70-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送丝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75-93页
    5.1 PLC编程软件介绍及程序设计第75-88页
        5.1.1 PLC应用程序设计第76-77页
        5.1.2 自动控制主程序设计第77-80页
        5.1.3 S7-200 PLC的EEPROM参数子程序设计第80-82页
        5.1.4 中断程序设计第82-83页
        5.1.5 电机上电复位程序设计第83-84页
        5.1.6 通信程序的设计第84-88页
    5.2 触摸屏组态第88-91页
        5.2.1 触摸屏画面的组态第88-91页
        5.2.2 触摸屏变量的组态第91页
    5.3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6章 总结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附表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C4/Ti22Al25Nb激光焊接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
下一篇:正面随焊超声冲击对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