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诉讼审前会议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序论第8-12页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第8-9页
    第二节 本问题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一、目前立法以及司法的困惑第9-10页
        二、审前会议制度的效率第10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第10-12页
第一章 刑事诉讼审前会议制度基础性问题第12-21页
    第一节 审前会议的内涵及价值第12-16页
        一、刑事诉讼审前会议的内涵第12-15页
        二、刑事诉讼审前会议制度的价值第15-16页
    第二节 审前会议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6-21页
        一、审前会议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程序正义理论第16-18页
        二、审前会议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二:公正审判理论第18页
        三、审前会议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三:诉讼效率理论第18-19页
        四、审前会议制度的理论基础之四:控辩平等理论第19-21页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审前会议制度第21-27页
    第一节 审前制度的现状比较第21-24页
        一、对于审前会议的功能比较第21-22页
        二、审前会议案件范围第22页
        三、关于审前会议启动与审理主体的比较第22页
        四、对于审前会议的审查方式进行比较第22-23页
        五、审前会议内容比较第23-24页
        六、审前会议的结果第24页
    第二节 域外审前程序的异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24-27页
        一、域外审前程序的异同第24-26页
        二、域外审前会议制度对我国完善审前会议制度的启示第26-27页
第三章 中国审前会议制度的立法缺陷和具体实践的问题第27-33页
    第一节 审前会议制度的立法规定和其存在的缺陷第27-29页
        一、审前会议制度的立法规定及司法解释规定第27-29页
        二、审前会议制度的立法缺陷第29页
    第二节 在实践中审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一、对于审前程序司法权的缺乏第29-30页
        二、对裁判机制的缺乏第30页
        三、程序性辩护的缺乏第30-31页
        四、法官预断现象难以避免第31页
        五、审前会议召开的场所存在问题第31-33页
第四章 审前会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第33-45页
    第一节 完善审前会议制度的可行性和路径第33-35页
        一、完善审前会议制度可行性第33-34页
        二、完善审前会议制度的路径第34-35页
    第二节 完善审前会议的启动程序第35-37页
        一、完善启动时间第35页
        二、完善启动主体第35-36页
        三、完善案件范围第36页
        四、完善参与主体第36-37页
    第三节 完善审前会议的审查制度第37-38页
        一、完善审查原则第37页
        二、完善审查主体第37-38页
        三、完善审查的方式第38页
    第四节 完善审前会议的内容第38-42页
        一、适当延伸审前会议的内容第38-39页
        二、进一步完善公诉案件审查第39-40页
        三、完善证据的开示第40-41页
        四、非法证据排除的完善第41-42页
        五、完善对强制措施的审查第42页
        六、明确规定审前会议的效力第42页
    第五节 审前会议的结果和救济方法的完善途径第42-45页
        一、对公诉案件起诉审查的处理结果和救济第43页
        二、对案件进行分流的处理结果和救济第43页
        三、对于证据开示的处理结果和救济第43-44页
        四、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处理结果和救济第44页
        五、对于强制措施审查的处理结果和救济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后记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研究
下一篇: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