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2.1.2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2.1.3 产品空间理论 | 第19-20页 |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 | 第20-22页 |
2.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2.3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定义 | 第22-23页 |
2.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3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竞争贸易格局 | 第26-34页 |
3.1 数据来源与分类标准 | 第26-27页 |
3.2 贸易产品层面分析 | 第27-30页 |
3.2.1 贸易产品分类 | 第28页 |
3.2.2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贸易出口概况 | 第28-30页 |
3.3 国家(地区)层面分析 | 第30-33页 |
3.3.1 主要进出口方现状 | 第30-32页 |
3.3.2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贸易流向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4 中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竞争性与互补性 | 第34-46页 |
4.1 中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竞争性分析 | 第34-40页 |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 第35-36页 |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 第36-37页 |
4.1.3 出口相似度分析 | 第37-40页 |
4.2 中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互补性分析 | 第40-46页 |
4.2.1 互补性简单分析 | 第40-41页 |
4.2.2 贸易互补性指数 | 第41-42页 |
4.2.3 中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综合性贸易互补指数 | 第42-43页 |
4.2.4 美国进口中国出口互补性分析 | 第43-45页 |
4.2.5 中国进口美国出口互补性分析 | 第45-46页 |
4.3 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原因分析 | 第46页 |
5 中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升级路径的实证研究 | 第46-58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46-48页 |
5.2 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模型 | 第48-50页 |
5.3 研究设计 | 第50页 |
5.4 实证分析 | 第50-58页 |
5.4.1 描述性指标分析 | 第50-52页 |
5.4.2 回归分析 | 第52-55页 |
5.4.3 稳健性检验 | 第55-56页 |
5.4.5 实证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8-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9-60页 |
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