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基于结构信息技术和功能组学研究Thermobifida fusca降解特异性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生物质抗降解屏障及组成第13-17页
        1.1.1 纤维素第15页
        1.1.2 半纤维素第15-16页
        1.1.3 木质素第16-17页
    1.2 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来源第17-18页
    1.3 生物信息学研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第18-24页
        1.3.1 生物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第18-21页
        1.3.2 CAZy数据库——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第21-22页
        1.3.3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3.4 活性架构分析与功能位点预测第23-24页
    1.4 功能组学研究进展第24-26页
        1.4.1 基因组研究进展第24-25页
        1.4.2 蛋白质组研究进展第25-26页
    1.5 立题依据第26-27页
第二章 糖苷水解酶家族活性架构是酶分子高效降解的结构基础第27-4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7-30页
        2.1.1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与网站第27-28页
        2.1.2 数据选取及筛选第28页
        2.1.3 多序列比对第28页
        2.1.4 活性架构位点的选取第28-29页
        2.1.5 氨基酸频率统计第29页
        2.1.6 活性架构序列谱的构建第29页
        2.1.7 活性中心序列谱准确性检验第29-3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0-44页
        2.2.1 目标家族的选取及其特征第30-33页
        2.2.2 活性架构区域中氨基酸频率与偏好性分析第33-35页
        2.2.3 潜在亚位点上氨基酸残基数目的统计分析第35-38页
        2.2.4 重要结合亚位点的序列谱特征第38-41页
        2.2.5 不同家族结合底物的特异性和混杂性第41-44页
    2.3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木质纤维素辅助降解酶类氧化机制的生物信息学探究第45-5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3.1.1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与网站第45页
        3.1.2 目标数据的选取第45页
        3.1.3 基于结构分析可能影响电子传递的氨基酸第45-46页
        3.1.4 序列比对和氨基酸频率的统计第46页
        3.1.5 活性架构序列谱的构建及准确性检验第4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6-56页
        3.2.1 目标酶类的选取第46-48页
        3.2.2 影响电子转移区域的氨基酸频率及其偏好性第48-49页
        3.2.3 影响电子转移区域的序列谱特征第49-52页
        3.2.4 电子传递途径的结构特征第52-55页
        3.2.5 不同AA酶类之间的协同和竞争模式第55-56页
    3.3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基因组分析Thermobifida fusca降解潜能第57-6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4.1.1 主要数据库第57页
        4.1.2 构建进化树第57-58页
        4.1.3 CAZy酶种类和数量的统计第58页
        4.1.4 CAZy酶多结构域组成的统计第58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4.2.1 T.fusca的系统进化关系第58-59页
        4.2.2 T.fusca与T.lanuginosus的基因种类及数目比较第59-61页
        4.2.3 T.fusca彻底降解不同底物的潜能第61-63页
        4.2.4 降解酶多结构域的组成情况第63-66页
    4.3 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底物对Thermobifida fusca胞外蛋白质组的影响第67-89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7-72页
        5.1.1 菌株第67页
        5.1.2 培养基第67页
        5.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67-68页
        5.1.4 菌株鉴定第68页
        5.1.5 胞外粗酶液制备第68-69页
        5.1.6 胞外还原糖含量、蛋白含量与主要糖苷水解酶酶活测定第69-70页
        5.1.7 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检测胞外还原糖种类及含量变化第70页
        5.1.8 NATIVE-PAGE分析动态酶谱第70-71页
        5.1.9 SEM扫描T.fusca与微晶纤维素底物的相互作用第71页
        5.1.10 LC-MS/MS分析胞外分泌组第71-72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72-88页
        5.2.1 T.fusca形态学表征与鉴定第72-73页
        5.2.2 T.fusca生长最适温度及合适生长碳源的初探第73-75页
        5.2.3 T.fusca主要胞外糖苷水解酶性质分析第75-76页
        5.2.4 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理化性质的分析第76-78页
        5.2.5 FACE电泳表征还原糖种类及含量变化第78-80页
        5.2.6 动态酶谱展示内切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变化第80-82页
        5.2.7 SEM扫描T.fusca在微晶纤维素底物上的生长状态第82-85页
        5.2.8 LC-MS/MS检测不同碳源下胞外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第85-87页
        5.2.9 胞内代谢通路的预测第87-88页
    5.3 小结第88-89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附录第91-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7-10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质性汇率预期与股票价格关系的研究--基于SVAR模型
下一篇:中国乡村社区常用绿化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