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概述 | 第15页 |
1.1.2 异构无线网络系统 | 第15-16页 |
1.2 异构无线网络选择接入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博弈论及公平性的简介 | 第20-27页 |
2.1 博弈论 | 第20-21页 |
2.1.1 博弈论的发展由来 | 第20页 |
2.1.2 博弈论的类型和基本要素 | 第20-21页 |
2.1.3 纳什均衡 | 第21页 |
2.2 进化博弈 | 第21-23页 |
2.2.1 进化博弈的发展由来 | 第21页 |
2.2.2 进化博弈理论的动态模型 | 第21-22页 |
2.2.3 单群体和多群体模仿者动态模型 | 第22-23页 |
2.3 匹配博弈 | 第23-24页 |
2.3.1 匹配博弈的发展由来 | 第23页 |
2.3.2 匹配博弈稳定 | 第23-24页 |
2.4 公平性简介 | 第24-27页 |
2.4.1 公平性基本概念 | 第24页 |
2.4.2 几种常见公平性的定义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无线蜂窝异构网络选择接入策略 | 第27-39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27-30页 |
3.1.1 系统物理模型 | 第27-28页 |
3.1.2 系统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3.2 支付函数模型和网络选择接入策略实现 | 第30-32页 |
3.2.1 支付函数模型 | 第30-31页 |
3.2.2 进化稳定策略和进化均衡 | 第31-32页 |
3.2.3 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网络选择接入策略 | 第32页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2-38页 |
3.3.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32-33页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3-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进化博弈的网络选择策略 | 第39-53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39-41页 |
4.1.1 系统物理模型 | 第39页 |
4.1.2 系统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4.2 层次分析法与网络属性权重值向量的求解 | 第41-45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41-42页 |
4.2.2 常见的业务类型特点 | 第42页 |
4.2.3 构造判决矩阵 | 第42-43页 |
4.2.4 属性权重获取及检验 | 第43-45页 |
4.3 支付函数模型和网络选择接入策略实现 | 第45-46页 |
4.3.1 支付函数模型 | 第45-46页 |
4.3.2 基于AHP法和进化博弈的网络选择接入策略 | 第46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4.4.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6-48页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基于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匹配博弈的网络选择策略 | 第53-66页 |
5.1 系统模型 | 第53-54页 |
5.1.1 系统物理模型 | 第53页 |
5.1.2 系统数学模型 | 第53-54页 |
5.2 改进的TOPSIS分析法 | 第54-56页 |
5.2.1 TOPSIS分析法简介 | 第54-55页 |
5.2.2 改进的TOPSIS分析法实现步骤 | 第55-56页 |
5.3 确定博弈者策略优先级序列 | 第56-59页 |
5.3.1 用户侧策略优先级序列 | 第56-59页 |
5.3.2 网络侧策略优先级序列 | 第59页 |
5.4 基于改进的TOPSIS分析法和匹配博弈的网络选择策略实现 | 第59-61页 |
5.4.1 基于改进的TOPSIS分析法和匹配博弈的网络选择流程 | 第59-60页 |
5.4.2 动态窗口匹配博弈实现 | 第60-61页 |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5.5.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1-62页 |
5.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