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工程双护盾TBM施工地层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受力机理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解析法第11页
        1.2.2 数值分析法第11-12页
        1.2.3 关键块体理论第12页
    1.3 支护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围岩压力确定方法现状第12-13页
        1.3.2 隧道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第13页
    1.4 工程概况第13-14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5.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双护盾TBM掘进参数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16-36页
    2.1 基于最小安全系数法的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第16-17页
    2.2 颗粒离散元理论及计算参数的标定第17-20页
        2.2.1 颗粒流模拟基本理论第17-18页
        2.2.2 围岩细观计算参数标定方法第18-19页
        2.2.3 围岩参数选取及微观参数结果第19-20页
    2.3 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第20-23页
        2.3.1 数值模拟思路及方法第20页
        2.3.2 三维离散元模型建立与边界条件设置第20-21页
        2.3.3 测点布置与工况设置第21-23页
    2.4 TBM掘进参数对不同围岩条件的稳定性影响第23-28页
        2.4.1 TBM掘进参数对中风化围岩稳定性影响第23-25页
        2.4.2 TBM掘进参数对强风化围岩稳定性影响第25-28页
    2.5 TBM掘进对围岩扰动范围现场测试分析第28-35页
        2.5.1 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第28-29页
        2.5.2 声波测试法的测试原理第29页
        2.5.3 现场测试方案第29-31页
        2.5.4 检测结果及分析第31-35页
    2.6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地铁工程不同支护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第36-74页
    3.1 基于不同屈服准则的屈服接近度函数第36-42页
        3.1.1 屈服条件与屈服面的定义第36-38页
        3.1.2 屈服接近度函数的建立第38-42页
    3.2 不同支护方式下围岩受力特征数值模拟第42-46页
        3.2.1 数值分析模型建立第42-43页
        3.2.2 本构模型及计算参数选取第43-44页
        3.2.3 支护结构安全控制标准第44页
        3.2.4 测点布置与工况设置第44-46页
    3.3 不同支护方式与围岩相互作用分析第46-62页
        3.3.1 不同支护方式与中风化围岩相互作用分析第46-56页
        3.3.2 不同支护方式与强风化围岩相互作用分析第56-62页
    3.4 衬砌荷载分布第62-73页
        3.4.1 衬砌荷载结构荷载计算方法第62-64页
        3.4.2 中风化围岩衬砌结构荷载分析第64-68页
        3.4.3 强风化围岩衬砌结构荷载分析第68-73页
    3.5 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双护盾TBM通过特殊地层地段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第74-86页
    4.1 双护盾TBM通过断层破碎带施工控制措施第74-76页
        4.1.1 双护盾TBM通过断层破碎带施工处理措施第74-76页
        4.1.2 双护盾TBM通过断层破碎带卡机处理措施第76页
    4.2 双护盾TBM通过下穿建筑物段施工控制措施第76-80页
        4.2.1 双护盾TBM施工引起地表位移的原因及影响范围的确定第77-78页
        4.2.2 双护盾TBM下穿建筑物施工控制措施第78-80页
    4.3 双护盾TBM通过特殊地层地段数值模拟分析第80-85页
        4.3.1 双护盾TBM通过断层破碎带数值模拟分析第80-82页
        4.3.2 TBM下穿过街天桥数值模拟分析第82-85页
    4.4 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图像处理的接触网绝缘子识别与破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