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文化地理学论文

传统文化区变迁研究--以温州“泽雅纸山文化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1 序言第9-13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文化区相关理论综述第13-27页
   ·文化区理论研究概述第13-14页
     ·文化区的国外研究状况第13页
     ·文化区的国内研究趋势第13-14页
   ·文化区的研究范畴第14-18页
     ·文化区的概念第14-16页
     ·文化区的空间结构第16-18页
     ·文化区的类型第18页
     ·传统文化区的划分第18页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文化区发展的关系第18-27页
     ·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第19-22页
     ·制度变迁与文化区发展第22-23页
     ·技术变迁理论的概述第23-25页
     ·制度和技术共同演化下的文化区发展第25-27页
3 "泽雅纸山文化区"的发展概况第27-37页
   ·"泽雅纸山文化区"结构、性质和范围第27-31页
     ·"泽雅纸山文化区"概述第27-29页
     ·"泽雅纸山文化区"的结构第29-30页
     ·"泽雅纸山文化区"的性质第30-31页
   ·"泽雅纸山文化区"的手工造纸的工序、工具和用途第31-37页
     ·泽雅手工造纸工艺的工序第32-34页
     ·泽雅手工造纸工艺的主要设施和工具第34-36页
     ·泽雅手工造纸的用途第36-37页
4 制度、技术变迁与"泽雅纸山文化区"第37-50页
   ·制度变迁下的"泽雅纸山文化区"第37-41页
     ·手工造纸的迁徙与内部宗室的形成第37页
     ·泽雅手工纸的主要变迁过程第37-39页
     ·"泽雅纸山文化区"的制度变迁过程第39-41页
   ·制度变迁对"泽雅纸山文化区"发展的效应第41-46页
     ·官方、宗族、家庭制度对"泽雅纸山文化区"发展的效应第42-43页
     ·交易制度对"泽雅纸山文化区"发展的效应第43-44页
     ·股份制度对"泽雅纸山文化区"发展的效应第44-46页
     ·非正式制度对"泽雅纸山文化区"发展的效应第46页
   ·技术变迁下的"泽雅纸山文化区"第46-48页
     ·手工造纸生产工具的变化第47页
     ·手工造纸生产工艺的变化第47页
     ·机械造纸的冲击第47-48页
   ·制度—技术共同变迁下的"泽雅纸山文化区"第48-50页
     ·合力下的纸山文化区外部表现形式第48-49页
     ·制度、技术影响下的"纸山文化区"第49-50页
5 结语第50-53页
   ·主要结论第50页
   ·对传统文化区研究的反思第50-53页
     ·社会进步、经济技术水平提高与古村落转型之间的关系第50-51页
     ·古村落保护与消失,农民守土与离土第51页
     ·传统文化区的保护研究应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简·亚当斯的社区改良思想及实践
下一篇:基于文化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金华黄大仙文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