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加工视角下的组织变革管理者意义给赋机制研究--基于Y(中国)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用价值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同时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意义给赋 | 第13页 |
1.4.2 系统运用各种意义给赋手段 | 第13-14页 |
1.4.3 在认知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进行意义给赋 | 第14-15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组织变革的认知视角 | 第16-19页 |
2.1.1 组织变革研究的认知途径 | 第16-17页 |
2.1.2 变革认知的维度 | 第17-19页 |
2.2 意义给赋与认知 | 第19-22页 |
2.2.1 意义生成与意义给赋 | 第19-20页 |
2.2.2 意义生成和意义给赋的过程 | 第20-21页 |
2.2.3 意义给赋的手段 | 第21-22页 |
2.2.4 国内关于意义给赋的研究 | 第22页 |
2.3 认知形成过程 | 第22-25页 |
2.3.1 信息加工理论 | 第22-23页 |
2.3.2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 第23-25页 |
2.4 分析框架 | 第25-2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3.1 案例企业的选择 | 第28-29页 |
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29-32页 |
3.2.1 数据收集 | 第29-31页 |
3.2.2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4 案例描述 | 第32-37页 |
4.1 案例企业 | 第32-33页 |
4.2 Y公司变革历程 | 第33-37页 |
4.2.1 变革准备阶段 | 第33页 |
4.2.2 变革实施阶段 | 第33-34页 |
4.2.3 改进和推广阶段 | 第34-37页 |
5 案例分析 | 第37-48页 |
5.1 信息输入环节的意义给赋 | 第39-42页 |
5.2 信息加工环节的意义给赋 | 第42-45页 |
5.3 个体集体协调环节的意义给赋 | 第45-48页 |
6 讨论与总结 | 第48-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50页 |
6.2 研究的启示 | 第50-51页 |
6.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