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1 导言 | 第19-29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9-2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3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说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4.2 研究假说 | 第22-24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4-25页 |
1.6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6.2 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1.7.1 可能的创新 | 第27页 |
1.7.2 可能的不足 | 第27-2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9-41页 |
2.1 关于传统农业研究的文献 | 第29-35页 |
2.1.1 关于传统小农生活水平的研究 | 第29-34页 |
2.1.2 关于传统小农农业生产状况的研究 | 第34-35页 |
2.2 家庭粮食安全 | 第35-38页 |
2.2.1 家庭粮食安全的概念 | 第35-37页 |
2.2.2 关于家庭粮食安全的研究 | 第37-38页 |
2.3 农户粮食种植决策 | 第38-40页 |
2.3.1 市场价格视角 | 第38页 |
2.3.2 收入视角 | 第38-39页 |
2.3.3 生产成本-收益视角 | 第39页 |
2.3.4 国家政策视角 | 第39-40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40-41页 |
3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41-57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41-49页 |
3.1.1 食物获取权理论 | 第41-42页 |
3.1.2 经典农户理论 | 第42-44页 |
3.1.3 "经济人"理性行为理论 | 第44-45页 |
3.1.4 传统小农粮食获取效用理论 | 第45-49页 |
3.2 分析框架 | 第49-57页 |
3.2.1 理论分析框架 | 第49-50页 |
3.2.2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与土地产出 | 第50-51页 |
3.2.3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与粮食种植决策的经济分析 | 第51-55页 |
3.2.4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与劳动力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 第55-57页 |
4 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 第57-73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57-61页 |
4.1.1 数据库简介 | 第57-59页 |
4.1.2 样本选择与处理 | 第59-61页 |
4.2 样本基本情况 | 第61-70页 |
4.2.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 第61-64页 |
4.2.2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 第64-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5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与土地产出 | 第73-79页 |
5.1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 | 第73-77页 |
5.1.1 衡量方法 | 第73-75页 |
5.1.2 农户情况 | 第75-77页 |
5.2 农户土地产出 | 第77-78页 |
5.2.2 衡量方法 | 第77页 |
5.2.3 农户情况 | 第77-78页 |
5.3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与农户土地产出 | 第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对粮食种植决策的影响 | 第79-95页 |
6.1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对粮食种植决策影响的内在机理 | 第79-81页 |
6.1.1 增加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出 | 第79-80页 |
6.1.2 粗粮替代细粮,提高粮食总热量 | 第80-81页 |
6.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 第81-84页 |
6.2.1 模型一: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对粮食种植决策的影响模型 | 第81-84页 |
6.2.2 模型二:家庭粮食安全约束对粮食种植决策的影响机制模型 | 第84页 |
6.3 模型变量的基本特征 | 第84-86页 |
6.3.1 模型一变量的基本特征 | 第84-85页 |
6.3.2 模型二变量的基本特征 | 第85-86页 |
6.4 实证分析 | 第86-90页 |
6.4.1 模型一回归结果 | 第86-87页 |
6.4.2 模型二回归结果 | 第87-90页 |
6.5 机制分析 | 第90-93页 |
6.5.1 模型构建 | 第90页 |
6.5.2 变量说明 | 第90-91页 |
6.5.3 样本特征 | 第91-92页 |
6.5.4 实证结果与机制分析 | 第92-9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7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对劳动力利用的影响——基于“内卷化”理论 | 第95-111页 |
7.1 农业剩余劳动力 | 第95-100页 |
7.1.1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 | 第96页 |
7.1.2 数据来源与估算方法 | 第96-97页 |
7.1.3 估算结果 | 第97-100页 |
7.2 农业生产对劳动力利用理论分析 | 第100-101页 |
7.2.1 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利用机理 | 第100页 |
7.2.2 传统农业生产对劳动力利用 | 第100-101页 |
7.3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与劳动力利用的计量分析 | 第101-109页 |
7.3.1 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与劳动力利用 | 第101页 |
7.3.2 劳动力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1-107页 |
7.3.3 粮食安全约束对劳动力利用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107-10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8 种植决策、劳动力利用与土地产出 | 第111-119页 |
8.1 种植决策与劳动力利用 | 第111-113页 |
8.1.1 复种指数与劳动力利用 | 第111页 |
8.1.2 粗细粮种植与劳动力利用 | 第111-113页 |
8.2 劳动力利用与土地产出 | 第113-114页 |
8.3 种植决策、劳动力利用与土地产出 | 第114-116页 |
8.3.1 复种指数与土地产出 | 第114-115页 |
8.3.2 南方粗粮种植比例与土地产出 | 第115-116页 |
8.3.3 北方细粮种植比例与土地产出 | 第116页 |
8.3.4 劳动力利用与土地产出 | 第116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9 主要结论与政策讨论 | 第119-125页 |
9.1 主要结论 | 第119-120页 |
9.2 政策讨论 | 第120-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