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化感作用的概述 | 第8-16页 |
1.1 化感作用的定义 | 第8页 |
1.2 化感作用的历史与发展 | 第8页 |
1.3 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4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 第9-10页 |
1.4.1 淋溶 | 第9页 |
1.4.2 挥发 | 第9页 |
1.4.3 根部分泌 | 第9-10页 |
1.4.4 植株降解 | 第10页 |
1.5 化感物质的提取 | 第10页 |
1.5.1 水蒸气蒸馏法 | 第10页 |
1.5.2 溶剂浸提法 | 第10页 |
1.5.3 培养-吸附法 | 第10页 |
1.6 化感物质的分离 | 第10-11页 |
1.6.1 萃取法 | 第10-11页 |
1.6.2 树脂法 | 第11页 |
1.6.3 层析法 | 第11页 |
1.7 化感物质的鉴定 | 第11页 |
1.8 化感作用的应用潜力 | 第11-13页 |
1.8.1 在农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8.2 对杂草和植物病害的防治 | 第12页 |
1.8.3 新一代除草剂的开发 | 第12-13页 |
1.8.4 作物化感品种的开发、改良和引种 | 第13页 |
1.9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9.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1.9.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9.2.1 5种松针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潜力研究 | 第14页 |
1.9.2.2 松针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 | 第14页 |
1.9.2.3 潜在化感物质活性评价 | 第14页 |
1.9.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松针水提液化感作用的确定 | 第16-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2.1.2.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第16页 |
2.1.2.2 松针浸提液的制备 | 第16-17页 |
2.1.2.3 种子萌发试验 | 第17页 |
2.1.3 数据处理 | 第1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7-35页 |
2.2.1 5种松针水提液对马齿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 第17-20页 |
2.2.2 5种松针水提液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 第20-23页 |
2.2.3 5种松针水提液对生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 第23-26页 |
2.2.4 5种松针水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 第26-29页 |
2.2.5 5种松针水提液对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 第29-32页 |
2.2.6 5种松针水提液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 第32-35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松针水提液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 第37-46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3.1.1 试验仪器 | 第37页 |
3.1.2 试剂 | 第3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3.2.2.1 提取 | 第38页 |
3.2.2.2 萃取分离 | 第38-39页 |
3.2.2.3 生物测定 | 第39页 |
3.2.2.4 化感物质的GC-MS检测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3.3.1 二氯甲烷相萃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3 二氯甲烷相的GC-MS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两种酯类化感物质的生物测定 | 第46-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4.1.2.1 外源化合物的配制 | 第46页 |
4.1.2.2 生物测定 | 第4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Abstract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