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6页 |
1 昆虫病原真菌的耐热机理 | 第8-14页 |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热胁迫的反应 | 第9-11页 |
1.2 海藻糖对热激的响应 | 第11-12页 |
1.3 真菌孢壁蛋白 | 第12-14页 |
2 玫烟色棒束孢抗逆性研究 | 第14-15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玫烟色棒束孢耐热菌株的筛选 | 第16-2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16页 |
1.2 培养基 | 第16页 |
1.3 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1.4 耐高温菌株的筛选 | 第16-17页 |
1.4.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16-17页 |
1.4.2 分生孢子耐热力测定 | 第17页 |
1.5 玫烟色棒束孢不同耐热力菌株的毒力测定 | 第17页 |
1.5.1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对麦蚜的毒力测定 | 第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0页 |
2.1 分生孢子的耐热力 | 第17-18页 |
2.2 玫烟色棒束孢不同耐热力菌株的毒力 | 第18-19页 |
2.3 玫烟色棒束孢904对麦蚜的致死率 | 第19-20页 |
3 讨论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玫烟色棒束孢耐热相关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2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1.2 培养基与供试试剂 | 第21页 |
1.3 标准溶液制备 | 第21-22页 |
1.4 标准曲线的配制 | 第22页 |
1.5 不同耐热力菌株疏水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1.6 SOD活性和酶型测定 | 第22-25页 |
1.6.1 酶液制备 | 第22页 |
1.6.2 酶活测定 | 第22-23页 |
1.6.3 酶型测定 | 第23-25页 |
1.7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海藻糖的测定 | 第25-26页 |
1.8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海藻糖水解酶活力的测定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2.1 不同耐热力菌株的疏水蛋白含量 | 第26-27页 |
2.2 玫烟色棒束孢不同耐热力菌株SOD活性 | 第27-28页 |
2.3 不同耐热力菌株的酶型 | 第28页 |
2.4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菌丝高温胁迫后海藻糖含量 | 第28-29页 |
2.5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高温处理后海藻糖水解酶活力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Abstract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