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土司衙门虚拟现实动画的应用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虚拟现实动画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1.3.1 国外虚拟现实动画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1.3.2 我国虚拟现实动画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本文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虚拟现实动画特征分析 | 第14-18页 |
2.1 仿真性特征 | 第14-15页 |
2.2 交互性特征 | 第15-16页 |
2.3 沉浸性特征 | 第16页 |
2.4 审美性特征 | 第16-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虚拟现实动画设计平台概述 | 第18-22页 |
3.1 3DS MAX三维仿真建模平台 | 第18-19页 |
3.2 VRP虚拟现实交互平台 | 第19-20页 |
3.3 虚拟现实动画平台的整合 | 第2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4章 鲁土司衙门虚拟现实动画整体规划 | 第22-28页 |
4.1 系统设计对象分析 | 第22页 |
4.2 系统设计软硬件需求 | 第22-23页 |
4.3 系统设计目标分析 | 第23-25页 |
4.3.1 建筑遗产仿真再现与保护 | 第24页 |
4.3.2 人机交互动态体验 | 第24页 |
4.3.3 完整的史料及资源整合能力 | 第24-25页 |
4.3.4 实现有效网络学习及评估 | 第25页 |
4.4 系统设计整体流程 | 第25-28页 |
第5章 鲁土司衙门虚拟现实动画系统的实现 | 第28-46页 |
5.1 鲁土司衙门虚拟仿真模型设计研究 | 第28-33页 |
5.1.1 建模特点分析 | 第28页 |
5.1.2 虚拟环境建模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5.1.3 虚拟仿真模型构建方法 | 第29-33页 |
5.2 面向虚拟现实系统的模型优化 | 第33-38页 |
5.2.1 模型面数优化 | 第33-34页 |
5.2.2 VR代理优化 | 第34-36页 |
5.2.3 模型个数优化 | 第36页 |
5.2.4 模型纹理优化 | 第36-38页 |
5.3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界面规划设计 | 第38-42页 |
5.3.1 虚拟现实系统总界面设计 | 第38-39页 |
5.3.2 虚拟现实系统二级界面交互设计 | 第39-40页 |
5.3.3 虚拟现实系统二级子界面交互设计 | 第40-42页 |
5.4 虚拟现实系统主要交互功能的开发与研究 | 第42-46页 |
5.4.1 系统漫游动画多样化展示功能的实现 | 第42-43页 |
5.4.2 场景碰撞检测体验 | 第43页 |
5.4.3 虚拟人物交互动画 | 第43-45页 |
5.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