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不平衡数据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不平衡数据聚类准则函数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可用于宏基因组DNA序列分类的特征 | 第18-21页 |
1.2.4 宏基因组重叠群分类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5-27页 |
第2章 基于聚类体量约束的模糊c均值算法 | 第27-43页 |
2.1 传统的模糊c均值算法 | 第27-29页 |
2.2 基于聚类体量约束的模糊c均值算法 | 第29-31页 |
2.3 聚类结果评价标准 | 第31-32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2.4.1 仿真实验 1 | 第33-34页 |
2.4.2 仿真实验 2 | 第34-36页 |
2.4.3 仿真实验 3 | 第36-38页 |
2.4.4 UCI数据集实验 | 第38-39页 |
2.4.5 运行时间 | 第39页 |
2.4.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3章 基于聚类体量约束的模糊c-harmonic均值算法 | 第43-61页 |
3.1 传统模糊c均值算法的局部最优问题 | 第43-44页 |
3.2 c-harmonic均值算法简介 | 第44-45页 |
3.3 基于聚类体量约束的模糊c-harmonic均值算法 | 第45-48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60页 |
3.4.1 全局最优性能 | 第48-53页 |
3.4.2 数据集聚类分析 | 第53-58页 |
3.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不平衡数据的模糊聚类准则函数 | 第61-87页 |
4.1 现有的聚类准则函数简介及分析 | 第61-65页 |
4.1.1 现有的聚类准则函数简介 | 第61-64页 |
4.1.2 对现有聚类准则函数的分析 | 第64-65页 |
4.2 不平衡数据对聚类准则函数的影响 | 第65-69页 |
4.2.1 类间不同尺寸对类内聚合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2 类间不同密度对类内聚合度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 基于聚类体量约束的模糊聚类准则函数 | 第69-71页 |
4.3.1 类内聚合度 | 第69-71页 |
4.3.2 类间分离度 | 第71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86页 |
4.4.1 仿真实验 | 第71-78页 |
4.4.2 已知数据集实验 | 第78-79页 |
4.4.3 UCI数据集实验 | 第79-82页 |
4.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基于不平衡数据分析的宏基因组重叠群聚类 | 第87-105页 |
5.1 宏基因组中物种个数估计 | 第87-89页 |
5.2 特征选择及提取 | 第89-90页 |
5.3 基于不平衡数据分析的宏基因组重叠群分类策略 | 第90-92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2-103页 |
5.4.1 宏基因组数据集 | 第92-93页 |
5.4.2 实验结果 | 第93-100页 |
5.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0-10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5-106页 |
6.2 展望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