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52页 |
1.1 光固化体系简介 | 第16-17页 |
1.2 光引发剂 | 第17-30页 |
1.2.1 光引发的过程及原理 | 第17-19页 |
1.2.2 阳离子型可见光引发剂 | 第19-22页 |
1.2.3 自由基型可见光引发剂 | 第22-27页 |
1.2.4 自由基体系的氧阻聚 | 第27-30页 |
1.3 光引发剂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1.3.1 可见光引发剂 | 第31-32页 |
1.3.2 可聚合型和共聚型光引发体系 | 第32-34页 |
1.3.3 水溶性光引发体系 | 第34-35页 |
1.3.4 有机硅改性的大分子光引发剂 | 第35-37页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37-39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39-52页 |
第二章 单组份硫杂蒽酮可见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第52-78页 |
2.1 引言 | 第52-5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4-59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55-58页 |
2.2.3 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2页 |
2.3.1 合成与表征 | 第59-61页 |
2.3.2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 第61-62页 |
2.3.3 荧光淬灭 | 第62页 |
2.3.4 可见光光解 | 第62-66页 |
2.3.5 电子自旋共振研究 | 第66-68页 |
2.3.6 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68-7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2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第三章 单组份可聚合型硫杂蒽酮可见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第78-108页 |
3.1 引言 | 第78-8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1-88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81-82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82-87页 |
3.2.3 测试方法 | 第87-8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3页 |
3.3.1 合成与表征 | 第88-89页 |
3.3.2 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89-90页 |
3.3.3 荧光淬灭 | 第90-91页 |
3.3.4 可见光光解 | 第91-97页 |
3.3.5 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97-101页 |
3.3.6 迁移实验研究 | 第101-10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3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第四章 亲水性硫杂蒽酮-聚醚可见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第108-128页 |
4.1 引言 | 第108-11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10-112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110-111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111-112页 |
4.2.3 测试方法 | 第11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3页 |
4.3.1 合成与表征 | 第112-114页 |
4.3.2 紫外光谱 | 第114-115页 |
4.3.3 可见光光解 | 第115-116页 |
4.3.4 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116-122页 |
4.3.5 水溶液中的可见光聚合 | 第122-12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3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123-128页 |
第五章 单组份硫杂蒽酮-聚硅氧烷可见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第128-145页 |
5.1 引言 | 第128-12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9-133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129-130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130-132页 |
5.2.3 测试方法 | 第132-13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3-141页 |
5.3.1 合成与表征 | 第133-135页 |
5.3.2 可见光光解 | 第135-136页 |
5.3.3 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136-139页 |
5.3.4 迁移实验研究 | 第139-140页 |
5.3.5 接触角和热分析 | 第140-14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142-145页 |
第六章 单组份含硅-氢键的硫杂蒽酮-聚硅氧烷可见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第145-168页 |
6.1 引言 | 第145-146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46-148页 |
6.2.1 试剂与仪器 | 第146-147页 |
6.2.2 实验步骤 | 第147-14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48-162页 |
6.3.1 合成与表征 | 第148-150页 |
6.3.2 紫外光谱 | 第150-151页 |
6.3.3 可见光光解 | 第151-153页 |
6.3.4 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153-158页 |
6.3.5 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 | 第158-160页 |
6.3.6 接触角与热分析 | 第160-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2页 |
6.5 参考文献 | 第162-168页 |
总结 | 第168-170页 |
附录Ⅰ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70-171页 |
附录Ⅱ 新化合物列表 | 第171-173页 |
附录Ⅲ 新化合物谱图 | 第173-202页 |
致谢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