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简要述评 | 第13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5 本文结构 | 第14-15页 |
1.6 论文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6.1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6.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信贷 | 第16-17页 |
2.1.1 概念与特征 | 第16页 |
2.1.2 信贷的原则 | 第16-17页 |
2.2 信贷风险 | 第17-19页 |
2.2.1 信贷常见风险 | 第17-19页 |
2.2.2 信贷风险特征 | 第19页 |
2.3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2页 |
2.3.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2.3.3 信贷风险管理常见制度 | 第20-22页 |
第三章 DM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现状 | 第22-28页 |
3.1 DM农村信用社概况 | 第22-23页 |
3.1.1 DM县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页 |
3.1.2 DM农村信用社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3.2 DM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3.3 D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 第25-28页 |
3.3.1 D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3.3.2 D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第26-27页 |
3.3.3 D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第27-28页 |
第四章 D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识别 | 第28-36页 |
4.1 信贷风险识别的必要性和方法 | 第28-29页 |
4.2 信贷风险识别的路径 | 第29-30页 |
4.3 DM农信社信贷风险识别分析 | 第30-33页 |
4.3.1 风险的定量分析 | 第30-32页 |
4.3.2 风险的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4.4 D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4.4.1 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 第34页 |
4.4.2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缺失 | 第34-35页 |
4.4.3 信贷风险管理步骤不合理 | 第35页 |
4.4.4 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 第35-36页 |
第五章 DM农信社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 第36-44页 |
5.1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 | 第36-38页 |
5.2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优化 | 第38-39页 |
5.2.1 优化的原则 | 第38页 |
5.2.2 信贷风险制度优化的具体方案 | 第38-39页 |
5.3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 | 第39-44页 |
5.3.1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整体框架 | 第39页 |
5.3.2 构建信用评级机制 | 第39-41页 |
5.3.3 建立统一授信管理机制 | 第41页 |
5.3.4 构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 第41-42页 |
5.3.5 构建信贷风险处置机制 | 第42-4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44页 |
6.2 下一步研究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