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因素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3页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评述 | 第23-4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25页 |
2.1.1 经济新常态 | 第23页 |
2.1.2 地方领导人更替 | 第23-24页 |
2.1.3 地方政府科技补贴强度 | 第24页 |
2.1.4 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 | 第24-25页 |
2.1.5 域创新能力 | 第25页 |
2.2 经济新常态和政策性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25-35页 |
2.2.1 对经济新常态的研究 | 第25-27页 |
2.2.2 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 第27-28页 |
2.2.3 政治选举 | 第28-30页 |
2.2.4 官员更替(晋升) | 第30-31页 |
2.2.5 政府补贴 | 第31-33页 |
2.2.6 政府主导地区战略 | 第33-35页 |
2.3 有关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 | 第35-38页 |
2.3.1 创新能力指标 | 第35-36页 |
2.3.2 企业创新能力 | 第36-37页 |
2.3.3 区域创新能力 | 第37-38页 |
2.4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38-40页 |
第3章 经济新常态与中国区域创新现状 | 第40-49页 |
3.1 经济新常态背景 | 第40-43页 |
3.2 经济新常态与创新驱动 | 第43-44页 |
3.3 中国区域创新的现状 | 第44-47页 |
3.4 新常态下区域创新的政府职能 | 第47-49页 |
第4章 地方领导人更替与区域创新能力 | 第49-67页 |
4.1 问题提出 | 第49-50页 |
4.2 相关文献 | 第50-51页 |
4.3 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51-53页 |
4.4 研究设计 | 第53-55页 |
4.4.1 数据来源 | 第53-54页 |
4.4.2 模型设定 | 第54-55页 |
4.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5-66页 |
4.5.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55-56页 |
4.5.2 回归结果 | 第56-61页 |
4.5.3 稳健性检验与扩展研究 | 第61-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政府科技补贴与区域创新能力 | 第67-83页 |
5.1 本章引言 | 第67-68页 |
5.2 已有文献评述 | 第68-70页 |
5.3 研究设计 | 第70-71页 |
5.3.1 数据来源 | 第70页 |
5.3.2 回归模型 | 第70-71页 |
5.4 回归结果 | 第71-82页 |
5.4.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71-72页 |
5.4.2 研究结论 | 第72-77页 |
5.4.3 稳健性检验 | 第77-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与地区创新能力 | 第83-96页 |
6.1 研究背景 | 第83-84页 |
6.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概述 | 第84-86页 |
6.3 研究设计 | 第86-88页 |
6.3.1 数据来源 | 第86-87页 |
6.3.2 模型设定 | 第87-88页 |
6.4 主要研究结果 | 第88-94页 |
6.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88-89页 |
6.4.2 回归结果 | 第89-91页 |
6.4.3 扩展检验 | 第91-9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96-10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6-98页 |
7.2 政策启示 | 第98-103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学习期间成果 | 第125-126页 |
附件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