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摆隔震支座在某连体结构上的减震和舒适度分析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地震灾害和抗震工程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连廊与主体结构连接方式 | 第11-13页 |
·刚性连接 | 第11-12页 |
·铰接连接 | 第12页 |
·滑动连接 | 第12页 |
·柔性连接 | 第12-13页 |
·摩擦摆支座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摩擦摆隔震结构(FPB / FPS) | 第13-14页 |
·变曲率(频率)和变摩擦单摆隔震结构 | 第14-15页 |
·摩擦复摆隔震结构 | 第15页 |
·多级(三重)摩擦摆隔震器 | 第15-16页 |
·摩擦摆支座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摩擦摆系统分析模型 | 第20-30页 |
·引言 | 第20页 |
·普通摩擦摆支座以及摩擦摆球形支座的构成 | 第20-22页 |
·摩擦摆隔震支座的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摩擦摆支座的分析理念 | 第22页 |
·等效线性化方法 | 第22-23页 |
·任意地震运动时的等效线性化理论 | 第23-24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24-27页 |
·直接积分法 | 第24-27页 |
·Newmark方法 | 第25-26页 |
·Wilson法 | 第26-27页 |
·刚度、粘滞阻尼比和滞回模型 | 第27-29页 |
·摩擦摆支座的力学性能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隔震连廊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30-54页 |
·引言 | 第30页 |
·本工程概况及荷载选取 | 第30-35页 |
·工程概况 | 第30-31页 |
·楼层线荷载 | 第31页 |
·地震作用 | 第31-33页 |
·雪荷载 | 第33页 |
·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3-35页 |
·摩擦摆支座的参数设计 | 第35-37页 |
·各个参数的概念及内容 | 第35-37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37-40页 |
·输入地震波的选用及调整 | 第37-38页 |
·输入地震波选取的基本原则 | 第38-39页 |
·频谱特性 | 第38页 |
·峰值调整 | 第38页 |
·地震动持时 | 第38-39页 |
·本工程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取 | 第39-40页 |
·连廊隔震与未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比较 | 第40-42页 |
·连廊隔震与刚接结构地震作用下比较 | 第42-51页 |
·绝对加速度 | 第43-46页 |
·基底剪力 | 第46-48页 |
·位移 | 第48-50页 |
·X、Y、Z方向位移 | 第48-49页 |
·层间位移 | 第49-50页 |
·能量时程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增加连廊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页 |
·增加连廊结构对主体结构振型与剪力的影响 | 第54-59页 |
·增加连廊结构结构位移和位移比分析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人行激励曲线和连廊舒适度分析 | 第64-80页 |
·引言 | 第64页 |
·单步落足激励模型 | 第64-69页 |
·连廊振动舒适度控制标准 | 第69-72页 |
·人行激励下的振动分析 | 第72-73页 |
·隔震结构在人行激励下振动分析 | 第73-79页 |
·人行激励作用下Z向位移特点分析 | 第75-76页 |
·Z向加速度特点分析 | 第76-77页 |
·X向加速度 | 第77-78页 |
·X、Y向基底剪力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主要结论 | 第80页 |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