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宕昌县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 第9页 |
|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教学能力 | 第11页 |
| ·信息化教学 | 第11页 |
| ·信息化教学能力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 第15-16页 |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 第17-18页 |
|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 第3章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问卷设计 | 第19-29页 |
| ·问卷初步设计 | 第19页 |
| ·问卷初试及修改 | 第19-26页 |
| ·量表题目的筛选 | 第20-23页 |
| ·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 | 第23-26页 |
| ·最终问卷形成 | 第26-27页 |
| ·问卷施测与数据分析 | 第27-29页 |
| ·问卷方法与回收 | 第27页 |
|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 第4章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第29-40页 |
| ·构建假设模型 | 第29-32页 |
| ·外在因素 | 第29页 |
| ·内在因素 | 第29-32页 |
| ·模型拟合度分析 | 第32-34页 |
| ·模型修正 | 第34-40页 |
| ·增添路径 | 第34-35页 |
| ·简化模型 | 第35页 |
| ·最终模型 | 第35-40页 |
| 第5章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回归分析 | 第40-53页 |
| ·问卷设计及施测 | 第40-42页 |
| ·问卷编制、发放及回收 | 第41-42页 |
|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2页 |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2-47页 |
| ·影响因素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认知能力的关系 | 第42-43页 |
| ·影响因素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关系 | 第43-44页 |
| ·影响因素与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关系 | 第44页 |
| ·影响因素与教师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的关系 | 第44-45页 |
| ·影响因素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 | 第45-47页 |
| ·讨论 | 第47-51页 |
| ·学校因素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政策制度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 第48页 |
| ·教师培训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人为因素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 第49页 |
| ·技术能力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 第49-50页 |
| ·观念因素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建议 | 第51-53页 |
| ·教师主动转变信息化教学观念 | 第51页 |
| ·增强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 第51页 |
| ·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发展 | 第51-52页 |
| ·改善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机制 | 第52-53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3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53页 |
|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A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57-58页 |
| 附录B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 附录C | 第60-66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