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模流体充填留巷围岩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充填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沿空留巷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全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柔模流体充填开采及留巷技术 | 第17-30页 |
·柔模流体充填采煤技术 | 第17-20页 |
·柔模流体充填工艺系统 | 第17-18页 |
·流体充填料浆封堵技术 | 第18-19页 |
·流体充填施工工艺 | 第19-20页 |
·柔模流体充填材料 | 第20-26页 |
·充填材料组分 | 第20-21页 |
·风积砂胶结充填体变形特性 | 第21-22页 |
·柔模作用下的强度试验 | 第22-24页 |
·材料因素条件下的充填体强度试验 | 第24-26页 |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技术 | 第26-28页 |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技术难点 | 第26-27页 |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侧限设置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围岩稳定性研究 | 第30-44页 |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力学模型 | 第30-36页 |
·充填留巷围岩运动规律 | 第30-31页 |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弹性地基梁模型 | 第31-33页 |
·顶板下沉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流体充填留巷煤帮稳定性分析 | 第36-39页 |
·充填留巷煤帮受力特征 | 第36-37页 |
·流体充填留巷煤帮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充填留巷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 第39-43页 |
·巷旁充填体宽度确定 | 第39-40页 |
·巷旁充填体作用机理 | 第40-41页 |
·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围岩稳定性模拟研究 | 第44-56页 |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计算模型 | 第44-46页 |
·模拟方案 | 第46-47页 |
·充填体强度对充填留巷的稳定性影响 | 第47-51页 |
·不同强度条件下留巷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 第47-49页 |
·不同强度条件下留巷围岩塑性区特征 | 第49-50页 |
·不同强度条件下留巷围岩变形特征 | 第50-51页 |
·充填率对充填留巷稳定性分析 | 第51-55页 |
·不同充填率条件下留巷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不同充填率条件下留巷围岩塑性区特征 | 第52-54页 |
·不同充填率条件下留巷围岩变形特征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工程应用 | 第56-65页 |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现场应用情况 | 第56-59页 |
·试验工作面概况 | 第56页 |
·柔模流体充填材料配比 | 第56-57页 |
·留巷侧限设置 | 第57-58页 |
·巷内支护 | 第58页 |
·提高充填率的办法 | 第58-59页 |
·巷旁充填体力学特性取样分析 | 第59-62页 |
·不同高度的充填体强度 | 第59-60页 |
·巷旁充填体强度增长规律 | 第60-61页 |
·巷旁充填体力学参数 | 第61-62页 |
·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 第62-64页 |
·充填留巷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 第62-63页 |
·巷旁充填体载荷监测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锚索拉力监测数据及分析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