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4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 ·民间武术的边缘化 | 第10页 |
| ·拳种意识的缺失 | 第10-11页 |
| ·田野调查介入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 ·传承与发展磨门八卦拳的内在需求 | 第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 ·完善磨门八卦拳技法体系有助于其传承与发展 | 第12页 |
| ·通过对磨门八卦拳研究有助于为民间武术发展提供借鉴 | 第12-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关于武术拳种的界定 | 第14-15页 |
| ·关于民间武术的界定 | 第15页 |
| ·关于武术拳种的研究 | 第15-16页 |
| ·关于民间武术的研究 | 第16-18页 |
| ·关于田野调查在武术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田野调查法 | 第20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0-21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21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21-22页 |
| 4 基于田野调查的河南磨门八卦拳研究 | 第22-41页 |
| ·磨门八卦拳的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 ·磨门八卦拳的承传与延续 | 第23-29页 |
| ·磨门八卦拳南阳一脉 | 第24-27页 |
| ·磨门八卦拳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 | 第27-29页 |
| ·磨门八卦拳技术体系 | 第29-36页 |
| ·磨门八卦拳步法 | 第30页 |
| ·磨门八卦拳功法 | 第30-32页 |
| ·磨门八卦拳套路 | 第32-36页 |
| ·磨门八卦拳的风格特点 | 第36-37页 |
| ·步稳身活 | 第36页 |
| ·化打合一 | 第36-37页 |
| ·力出无行 | 第37页 |
| ·刚柔相济 | 第37页 |
| ·磨门八卦拳价值分析 | 第37-39页 |
| ·攻防技击 | 第37-38页 |
| ·教化育人 | 第38-39页 |
| ·文化传承 | 第39页 |
| ·磨门八卦拳的现状与问题 | 第39-41页 |
| ·磨门八卦拳开展现状 | 第39页 |
| ·磨门八卦拳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 5 基于磨门八卦拳研究对民间武术的思考 | 第41-46页 |
| ·民间武术的门派性 | 第41-42页 |
| ·民间武术的功利性 | 第42-43页 |
| ·民间武术拳种的地方性 | 第43-44页 |
| ·民间武术“重申报”、“轻保护” | 第44-45页 |
| ·民间武术封建迷信色彩过浓 | 第45-46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建议 | 第46-48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件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