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SF6气体检测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SF_6气体检测技术 | 第10-14页 |
·气体密度监控技术 | 第10页 |
·电子捕获探测技术 | 第10页 |
·真空负离子捕获技术 | 第10-11页 |
·紫外电离技术 | 第11页 |
·超声波技术 | 第11页 |
·负电晕放电技术 | 第11-12页 |
·气敏传感器技术 | 第12页 |
·红外激光成像技术 | 第12页 |
·红外吸收光谱技术 | 第12-13页 |
·光声光谱技术 | 第13-14页 |
·SF_6气体检测技术的比较 | 第14-15页 |
·光声光谱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对光声光谱技术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对光声光谱技术的研究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气体光声光谱检测基本理论 | 第19-30页 |
·气体的光声效应 | 第19-20页 |
·气体分子红外光谱理论 | 第20-22页 |
·分子红外光谱的产生 | 第20页 |
·气体吸收谱线的特征参量 | 第20-21页 |
·气体吸收谱线的线型及增宽 | 第21-22页 |
·光声信号的产生 | 第22-29页 |
·热的产生 | 第22-24页 |
·声的激发 | 第24-28页 |
·光声信号的检出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SF_6气体光声光谱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50页 |
·SF_6气体检测谱线的确定 | 第30-34页 |
·SF_6分子谱线的选择 | 第30-31页 |
·干扰气体的影响 | 第31-34页 |
·系统组成 | 第34-42页 |
·系统的辐射源 | 第34-37页 |
·系统的传声器 | 第37-38页 |
·系统其他组件 | 第38-42页 |
·光声池的设计 | 第42-46页 |
·光声池类型的确定 | 第42-44页 |
·光声池材料的选择 | 第44-45页 |
·光声池结构的确定 | 第45页 |
·光声池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45-46页 |
·系统噪声 | 第46-49页 |
·外界环境噪声 | 第46-47页 |
·斩波器噪声 | 第47页 |
·窗片及池壁吸收噪声 | 第47页 |
·Brown运动噪声 | 第47-48页 |
·电子噪声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基于LABVI EW的光声光谱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58页 |
·虚拟仪器技术与LA BVIEW | 第50-52页 |
·虚拟仪器技术 | 第50-51页 |
·Lab VIEW介绍 | 第51-52页 |
·锁相放大器与计算机的连接 | 第52页 |
·系统软件 | 第52-57页 |
·软件总体流程 | 第52-53页 |
·软件前面板 | 第53-54页 |
·光声信号的采集 | 第54-55页 |
·光声信号的实时显示 | 第55页 |
·光声信号的存储 | 第55-56页 |
·气体浓度的标定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SF_6气体光声光谱检测实验研究 | 第58-68页 |
·系统构成 | 第58-59页 |
·配气系统 | 第58-59页 |
·实验系统的组成 | 第59页 |
·实验前的准备 | 第59-61页 |
·实验样品气体的配制 | 第59-60页 |
·光路调节 | 第60-6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调制频率的确定 | 第61-62页 |
·系统噪声分析实验 | 第62-64页 |
·气体浓度标定实验 | 第64-65页 |
·检测误差测试 | 第65页 |
·系统灵敏度估算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项目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