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垂直井水力压裂伴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煤层气井注气增产增透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基质变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 | 第13-15页 |
·煤储层结构及几何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存在问题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N_2吸附/置换CH_4特征 | 第21-33页 |
·实验准备 | 第21-23页 |
·实验样品地质特征 | 第21页 |
·实验样品制备及工业分析 | 第21-22页 |
·平衡水煤样的制备 | 第22页 |
·实验所需气体准备 | 第22-23页 |
·实验过程及方案 | 第23-25页 |
·实验设备 | 第23页 |
·实验原理 | 第23-24页 |
·实验过程及方案 | 第24-25页 |
·不同粒径煤样N_2吸附/置换CH_4特征 | 第25-32页 |
·等温吸附混合气体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不同粒径煤样吸附CH_4特征 | 第26-27页 |
·不同粒径煤样注入N_2后吸附特征 | 第27-28页 |
·不同粒径煤样N_2置换CH_4特征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注入N_2驱替置换CH_4过程煤基质变形规律 | 第33-51页 |
·煤基质吸附本质 | 第33-37页 |
·吸附动力来源 | 第33-35页 |
·气体的基本性质 | 第35-36页 |
·吸附理论 | 第36-37页 |
·注入N_2驱替置换CH_4煤基质变形数理模型 | 第37-41页 |
·吸附CH_4煤基质变形数理模型 | 第37-39页 |
·注入N_2驱替置换CH_4煤基质变形数理模型 | 第39-40页 |
·注入N_2后解吸过程中煤基质变形数理模型 | 第40-41页 |
·注入N_2驱替置换CH_4煤基质变形规律 | 第41-48页 |
·吸附CH_4煤基质变形规律 | 第42-44页 |
·注入N_2驱替置换CH_4煤基质变形规律 | 第44-45页 |
·注入N_2后解吸过程煤基质变形规律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4 注入N_2驱替置换CH_4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 第51-67页 |
·煤储层几何模型 | 第51-52页 |
·煤储层孔裂隙特征 | 第52-54页 |
·煤储层裂隙特征 | 第52-54页 |
·煤储层孔隙特征 | 第54页 |
·注氮前后孔隙结构变化 | 第54-60页 |
·实验样品及仪器 | 第55页 |
·实验原理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60页 |
·煤储层原始渗透率 | 第60-62页 |
·研究区煤储层原始渗透率 | 第60页 |
·基于孔裂隙结构煤储层原始渗透率数理模型 | 第60-62页 |
·注入N_2驱替置换CH_4煤储层渗透率变化 | 第62-65页 |
·吸附CH_4煤储层渗透率变化数理模型 | 第62-63页 |
·注入N_2过程煤储层渗透率变化数理模型 | 第63-64页 |
·注入N_2后解吸过程煤储层渗透率变化数理模型 | 第64页 |
·注入N_2驱替置换CH_4煤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煤层气垂直井采收率预测模型及应用 | 第67-79页 |
·未注氮垂直井采收率预测模型 | 第67-71页 |
·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关系 | 第67-69页 |
·未注氮垂直井采收率预测模型 | 第69-71页 |
·注氮垂直井采收率预测模型及影响分析 | 第71-73页 |
·注氮垂直井采收率预测模型 | 第71-73页 |
·注氮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原因分析 | 第73页 |
·采收率预测模型工程应用 | 第73-75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73-74页 |
·采收率模型应用及分析 | 第74-75页 |
·储层物性参数对注氮采收率影响分析及开发建议 | 第75-77页 |
·渗透率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75-76页 |
·临界解吸压力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研究区开发建议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