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引言 | 第9页 |
| 二、香港警匪片的概念 | 第9-10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四、研究范围与写作思路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香港警匪片的沿革 | 第13-17页 |
| 一、二战后香港警匪片的历史语境 | 第13-14页 |
| 二、源点——1986 | 第14-15页 |
| 三、香港警匪片的沿变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作为类型电影的香港警匪片 | 第17-27页 |
| 一、香港警匪片的类型程式 | 第17-20页 |
| (一) 人物设置 | 第17-18页 |
| (二) 场景安排 | 第18-19页 |
| (三) 影像风格 | 第19-20页 |
| 二、市场表现与社会反响 | 第20-27页 |
| 第三章 1986年以来香港警匪片类型演变的分期 | 第27-47页 |
| 一、繁荣期的类型演变(1986-1992) | 第27-35页 |
| (一) 时代语境与产业格局 | 第27-28页 |
| (二) 《英雄本色》——类型的主打发生 | 第28-29页 |
| (三) “情义江湖”——英雄片、风云片与枭雄片 | 第29-35页 |
| 二、调整转型期的类型演变(1993-2002) | 第35-41页 |
| (一) “97回归”与业态低迷 | 第35-36页 |
| (二) “反英雄”——古惑仔片、黑色警匪片与无间道系列 | 第36-41页 |
| 三、合拍片时期的类型演变(2003—) | 第41-47页 |
| (一) 北上后的香港电影工业 | 第41-42页 |
| (二) 迷途与困境 | 第42页 |
| (三) 新程式的探索 | 第42-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著作类 | 第49-50页 |
| 论文类 | 第50-51页 |
| 附录:1986-2013年主要香港警匪片一览 | 第51-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