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法治化背景下的工商行政执法 | 第11-23页 |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确立 | 第11-15页 |
一、法治的一般原理 | 第11-13页 |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确立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法治化背景下工商行政执法的新变化 | 第15-23页 |
一、法治诉求:依法行政 | 第15-18页 |
二、工商行政执法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18-23页 |
第二章 当前工商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36页 |
第一节 工商行政执法依据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一、法律条文中只规定违法行为,没有规定相应罚则 | 第23-24页 |
二、法律法规竞合、继而发生冲突 | 第24页 |
三、规定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工商行政执法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一、行政执法主体不适格 | 第25-26页 |
二、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工商行政执法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一、实体违法 | 第29-33页 |
二、程序违法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工商行政执法问题的成因 | 第36-44页 |
第一节 立法方面的原因 | 第36-37页 |
一、立法缓慢、滞后,不及时修改和废止 | 第36页 |
二、立法技术不科学,质量不高,是工商执法问题的症结所在 | 第36-37页 |
三、立法体制上的原因 | 第37页 |
第二节 执法人员的原因 | 第37-40页 |
一、职业准入上的原因 | 第38页 |
二、思想观念上的原因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执法环境的原因 | 第40-42页 |
一、执法内部环境的原因 | 第40-41页 |
二、执法外部环境的原因 | 第41-42页 |
第四节 执法监督的原因 | 第42-44页 |
一、工商执法内部监督缺位 | 第42-43页 |
二、工商执法外部监督缺位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实现工商行政执法法治化的构想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加强工商立法建设 | 第44-48页 |
一、不断健全和完善工商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二、加强立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第45页 |
三、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 第45-46页 |
四、完善工商行政执法权的合理配置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加强工商执法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 第48-50页 |
一、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 | 第48页 |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 第48-49页 |
三、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 第49-50页 |
四、切实加强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考核机制 | 第50页 |
第三节 加强工商行政执法监督建设 | 第50-54页 |
一、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化,强化内部监督 | 第51页 |
二、建立统一的内部监督机构 | 第51-52页 |
三、充分利用工商信用信息体系,强化社会监督 | 第52页 |
四、完善行政执法救济制度,加强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