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封育条件下草地生态环境演变态势及草场管理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引言 | 第12-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草地及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 第12-13页 |
| ·草地退化现状 | 第13-15页 |
| ·沙化草地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环境因素对草地沙化的影响 | 第15-16页 |
| ·放牧对草地沙化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沙化草地植被恢复 | 第17-19页 |
| ·围栏封育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 | 第19-22页 |
| ·围栏封育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围栏封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研究 | 第22-24页 |
|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第22-23页 |
|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6-36页 |
| ·自然概况 | 第26-33页 |
| ·地形地貌 | 第26-27页 |
| ·气候 | 第27页 |
| ·土壤 | 第27-28页 |
| ·植被 | 第28-31页 |
| ·土地资源结构 | 第31页 |
| ·水资源 | 第31-33页 |
| ·盐池县社会经济状况 | 第33-36页 |
| ·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 | 第33页 |
| ·土地利用 | 第33-36页 |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6-45页 |
| ·研究内容 | 第36页 |
| ·基础资料收集 | 第36-37页 |
| ·外业调查 | 第37-38页 |
| ·固定样地的布设 | 第37页 |
| ·野外植被调查 | 第37-38页 |
| ·土壤调查 | 第38页 |
| ·数据分析处理 | 第38-44页 |
|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 第38-40页 |
| ·重要值的计算 | 第40-41页 |
| ·生态位测度 | 第41页 |
|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第41-42页 |
| ·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 第42-43页 |
| ·稳定性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 ·群落相似性计算 | 第44页 |
| ·技术路线 | 第44-45页 |
| 4 封育措施下草地植物群落演变态势 | 第45-83页 |
| ·物种组成 | 第45-50页 |
| ·植物群落的科属组成 | 第45-47页 |
| ·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 | 第47-48页 |
| ·植物的饲用价值 | 第48-50页 |
| ·植物群落分类 | 第50-54页 |
| ·植被数量特征分析 | 第54-58页 |
| ·草地植物群落种群生态位变化 | 第58-64页 |
| ·生态位宽度变化 | 第58-63页 |
| ·生态位重叠度变化 | 第63-64页 |
| ·主要种群空间分布 | 第64-69页 |
| ·群落相似性 | 第69-70页 |
| ·草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70-74页 |
| ·草地群落稳定性研究 | 第74-78页 |
| ·讨论 | 第78-80页 |
| ·降水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 第78页 |
| ·群落数量特征与生物多样性 | 第78-80页 |
| ·群落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 | 第80页 |
| ·小结 | 第80-83页 |
| 5 封育措施下土壤性状研究 | 第83-96页 |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83-85页 |
| ·土壤容重 | 第83页 |
| ·土壤含水量 | 第83-85页 |
| ·土壤养分含量 | 第85-89页 |
| ·土壤氮素含量 | 第85页 |
| ·土壤磷素含量 | 第85-88页 |
| ·土壤钾素含量 | 第88页 |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第88-89页 |
| ·表层土壤结皮对植被的影响 | 第89-90页 |
| ·土壤环境因子与植物群落的关系 | 第90-94页 |
| ·土壤环境因子的选择 | 第90-92页 |
| ·植被与土壤环境因子DCCA排序 | 第92-94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94-96页 |
| 6 封育措施对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 第96-110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96-97页 |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97页 |
| ·基况C的选取 | 第97页 |
| ·活力指数V的选取 | 第97页 |
| ·组织力指数O的选取 | 第97页 |
| ·恢复力指数R的选取 | 第97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7-98页 |
| ·权重的计算 | 第98-107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98-102页 |
| ·熵值法 | 第102-105页 |
| ·综合权重法 | 第105-107页 |
|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得分计算 | 第107-108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108-110页 |
| 7 盐池县草场植被动态变化与管理 | 第110-133页 |
| ·近十几年盐池县植被覆盖度变化 | 第110-114页 |
| ·样地植被盖度的确定 | 第110-111页 |
| ·植被覆盖度的反演 | 第111-113页 |
| ·盐池县植被覆盖度分析 | 第113-114页 |
| ·盐池县草地等级划分 | 第114-117页 |
| ·草地范围确定 | 第114页 |
| ·草地等级划分 | 第114-117页 |
| ·盐池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第117-124页 |
| ·生态服务价值 | 第117-121页 |
| ·经济生产价值 | 第121页 |
| ·不同等级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 第121-124页 |
| ·生态保护与经济生产间的权衡 | 第124-126页 |
| ·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关系 | 第124页 |
| ·不同利用率下草地的服务价值 | 第124-125页 |
| ·草场区别管理模式 | 第125-126页 |
| ·讨论 | 第126-131页 |
| ·植被恢复的影响因素 | 第126-130页 |
| ·关于禁牧政策政府与牧民间的博弈 | 第130-131页 |
| ·小结 | 第131-133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7页 |
| ·结论 | 第133-134页 |
| ·创新点 | 第134页 |
| ·展望 | 第134-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54页 |
| 附表 | 第154-170页 |
| 个人简介 | 第170-171页 |
| 导师简介 | 第171-173页 |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73-175页 |
| 致谢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