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11-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名词定义 | 第13-16页 |
| ·城市公园 | 第13-14页 |
| ·公益性 | 第14-15页 |
| ·绩效评估 | 第15页 |
| ·建设(城市公园) | 第15-16页 |
| ·城市公园公益性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 ·从公园的公平性与可达性角度 | 第16-17页 |
| ·公众参与与满意程度 | 第17页 |
| ·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角度 | 第17-18页 |
| ·城市公园的价值估算 | 第18页 |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8-21页 |
| ·效用的衡量准则 | 第18-19页 |
| ·社会福祉函数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滨湖公园概况及公益性绩效目标 | 第21-31页 |
| ·常德市滨湖公园概况 | 第21页 |
| ·滨湖公园建设沿革 | 第21-23页 |
| ·常德市绿地规划概况 | 第23页 |
| ·滨湖公园修建、改造及其目标 | 第23-30页 |
| ·必要建筑部分 | 第24-25页 |
| ·使用设施部分 | 第25-26页 |
| ·景观及景观建筑 | 第26-30页 |
| ·滨湖公园建设预期的公益性绩效目标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滨湖公园公益性评价指标构建 | 第31-35页 |
| ·公平性与可达性的指标研究 | 第31-33页 |
| ·公平性指标的提取 | 第31-32页 |
| ·可达性指标的提取 | 第32-33页 |
| ·满意度指标的构建 | 第33页 |
| ·支付意愿指标的构建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调查研究设计 | 第35-37页 |
| ·研究区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第35页 |
| ·公平性及可达性 | 第35页 |
| ·滨湖公园使用状况及支付意愿 | 第35-36页 |
| ·调查内容 | 第36页 |
| ·调查过程及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 第六章 数据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37-49页 |
| ·滨湖公园的可达性 | 第37-39页 |
| ·样本统计结果 | 第37-39页 |
| ·交叉分析 | 第39页 |
| ·结论 | 第39页 |
| ·滨湖公园使用情况 | 第39-41页 |
| ·园内活动及分析 | 第39-40页 |
| ·每周游园次数、游园时间点、停留时间、陪伴者统计情况 | 第40-41页 |
| ·游客的满意度 | 第41-44页 |
| ·各项因素样本统计结果 | 第41-43页 |
| ·信度效度检验 | 第43页 |
| ·不满意原因因素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 ·游客的支付意愿 | 第44-45页 |
| ·游园者构成成分 | 第45-46页 |
| ·滨湖公园公益性绩效评价小结 | 第46-49页 |
| ·滨湖公园的可达性评价 | 第47页 |
| ·滨湖公园的使用程度评价 | 第47页 |
| ·滨湖公园的满意度评价 | 第47-48页 |
| ·滨湖公园的游憩价值估算 | 第48-49页 |
| 第七章 对策及建议 | 第49-53页 |
| ·增加小型出入口,添加公交站点,进一步提升入园便捷性 | 第49-50页 |
| ·改善园内使用设施场地利用的质量,提高公园服务的有效性 | 第50-51页 |
| ·细节改善园内水体和植被,进一步提升其普适性 | 第51页 |
| ·提升公园管理服务水平,营造更好的游园氛围 | 第51-52页 |
| ·完善常德市绿地服务系统,分担城东区域居民游憩压力 | 第52-53页 |
| 第八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一 | 第57-58页 |
| 附录二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