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地区第四纪孢粉组合与古环境--以滦南霍泡ZK02孔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研究区的研究历史与程度 | 第8-12页 |
·研究材料、方法与工作量 | 第12-14页 |
·研究材料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4-16页 |
·地理交通概况 | 第14页 |
·气候环境概况 | 第14-15页 |
·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 第15页 |
·第四纪地层分布特征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实验室分析 | 第16-22页 |
·研究方法及野外采样 | 第16页 |
·钻孔剖面的分层描述 | 第16-18页 |
·样品的实验室孢粉分析 | 第18-19页 |
·样品的镜下的鉴定及统计 | 第19-22页 |
第四章 测年方法与结论 | 第22-32页 |
·古地磁测年方法与结果 | 第22-28页 |
·测试原理与测试方法 | 第22页 |
·钻孔古地磁分析结果 | 第22-25页 |
·钻孔磁化率分析与结论 | 第25-28页 |
·光释光测年方法与结果 | 第28-29页 |
·野外取样及实验方法原理 | 第28页 |
·测量仪器和实验室测试条件 | 第28页 |
·光释光测试结果 | 第28-29页 |
·碳14测年方法与结果 | 第29-30页 |
·碳14原理及运用特点 | 第29-30页 |
·实验室测试结果 | 第30页 |
·测年综合分析及结论 | 第30-32页 |
第五章 粒度及岩相古地理 | 第32-36页 |
·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概述 | 第32页 |
·第四纪岩相类型及组合特征 | 第32-33页 |
·粒度及岩性古地理分析结论 | 第33-36页 |
·粒度测试结果 | 第33页 |
·粒度-岩相古地理分析结论 | 第33-36页 |
·早更新世(QP~1)岩相古地理 | 第33-34页 |
·中更新世(QP~2)岩相古地理 | 第34页 |
·晚更新世(QP~3)岩相古地理 | 第34-35页 |
·全新世(Qh)岩相古地理 | 第35-36页 |
第六章 滦南地区第四纪古环境 | 第36-44页 |
·孢粉分析古环境方法 | 第36页 |
·钻孔孢粉组合带划分及各代特征 | 第36-41页 |
·滦南地区第四纪植被-气候演变规律 | 第41-4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