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改性TiO2-B作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引言第12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2-14页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第14-22页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第15-17页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材料第17-18页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第18-22页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选题依据第22页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32页
第二章 计算方法第32-42页
   ·引言第32页
   ·主要计算模型第32-33页
   ·基本计算方法第33-34页
   ·主要计算参数的确定第34-37页
   ·其他参数要求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第三章 TiO_2-B材料的研究第42-52页
   ·引言第42页
   ·TiO_2-B的空间结构第42-44页
   ·锂离子的嵌入与扩散第44-46页
   ·高锂离子浓度分析第46-48页
   ·电子结构分析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第四章 氧空穴TiO_2-B材料的研究第52-66页
   ·引言第52页
   ·氧空穴的产生第52-55页
   ·锂离子的嵌入与扩散第55-60页
   ·高锂离子浓度分析第60-61页
   ·电子结构分析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第五章 共掺杂TiO_2-B材料的研究第66-76页
   ·引言第66-67页
   ·共掺杂的空间结构第67页
   ·锂离子的嵌入与扩散第67-71页
   ·高锂离子浓度分析第71-72页
   ·电子结构分析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6页
第六章 TiO_2-B材料表面到体相的传递第76-82页
   ·引言第76页
   ·主要的晶面第76-78页
   ·表面向体相的迁移第78-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82-84页
   ·全文总结第82-83页
   ·今后工作建议第83-84页
致谢第84-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硫化钼纳米带催化析氢活性及其调控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硅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