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6-31页 |
| ·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16-17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7-18页 |
| ·气象 | 第17页 |
| ·水文 | 第17-18页 |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18页 |
| ·研究区地质条件 | 第18-25页 |
| ·地层岩性 | 第18-21页 |
| ·地质构造 | 第21-25页 |
|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31页 |
| ·主要含水岩组 | 第26-29页 |
| ·研究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第29页 |
| ·地下水动态变化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常村煤矿S6采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31-43页 |
| ·常村煤矿及S6采区概况 | 第31-33页 |
| ·煤矿概况 | 第31页 |
| ·S6采区概况 | 第31-33页 |
| ·S6采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33-41页 |
| ·地质条件 | 第33-38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8-41页 |
| ·煤田地质特征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基于GMS—MODFLOW模块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建立与识别检验 | 第43-60页 |
| ·模拟研究概述 | 第43页 |
| ·研究范围确定 | 第43-44页 |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4-46页 |
| ·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 ·网格剖分 | 第47-48页 |
| ·模型的识别与检验 | 第48-60页 |
| ·时段划分 | 第48页 |
| ·初始条件 | 第48-49页 |
| ·地层参数确定 | 第49-51页 |
| ·边界条件确定 | 第51-53页 |
| ·源汇项确定 | 第53-57页 |
| ·模型识别 | 第57-59页 |
| ·模型检验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不同开采条件对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影响的数值模拟预测 | 第60-82页 |
| ·煤矿开采对上覆松散含水层影响的主要因素 | 第60-62页 |
| ·预测方案 | 第62-63页 |
| ·地层渗透性空间变异性分析 | 第63-64页 |
| ·预测结果与分析 | 第64-82页 |
| ·预测时段 | 第64页 |
| ·预测阶段参数确定 | 第64-65页 |
| ·预测结果 | 第65-79页 |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建议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